激发学习兴趣 演绎课堂精彩

作者: 张小英

摘 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本文从“营造氛围、创设情境、体验成功”这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激发; 学习兴趣; 课堂; 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60-002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数学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成功,学生学得愉快,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平时注意一言一行都关心爱护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去尊重学生,学问面前人人平等。

例如在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3页练习七第5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分别数一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填在表里。

对折次数 1 2 3 4 5 6

平均分的份数

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读题后,有的拿起长方形纸对折起来,有的在草稿纸上画着,一会儿,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了,个个都不甘示弱,课堂气氛相当的活跃。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考说出了多种的答案:

生1:对折次数越来越多,平均分的份数也越来越多。

生2:平均分的份数在翻倍。

对折次数 1 2 3 4 5 6

平均分的份数 2 4 8 16 32 64

生3:相邻两个份数是2倍关系。

生4:对折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是2份;对折两次,平均分的份数是2×2份;对折三次,平均分的份数是2×2×2份。

生5:“我可以概括:对折几次,平均分的份数就是几个2连乘。”

多么精彩而完美的发言呀!得到这个结论,应该算是超额完成教学任务。

二、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学习内容只有切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激发学生数学探究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情境,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生活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乐于去探究、主动去探究。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产生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建立符号意识,笔者在课始设计了“猜师生年龄”这一情境:

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今年多大了?

生:我今年12岁了。

(师板书:张芳12岁)

师:沈老师今年38岁,知道你和老师相差几岁?

生:26岁。

(板书:张芳和沈老师相差26岁)

师:当张芳1岁时,沈老师多少岁?

生:27岁。

师:怎么计算的?

生:1+26。

师:张芳小学毕业时是14岁,那时候沈老师多少岁?怎么算?

生:14+26=40(岁)。

师: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管张芳几岁,都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沈老师的年龄呢?

学生安静地思考着,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想法。

生:张芳的年龄加26就是沈老师的年龄。

生:△+26。

师:你能解释一下你写的这个式子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张芳的年龄,因为沈老师比她大26岁,△+26就是沈老师的年龄。

生:我用x表示张芳的年龄,沈老师的年龄就用x+26表示。

生:我用a表示张芳的年龄,沈老师的年龄用a+26表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用△+26表示,这样比写汉字的方法方便。

生:我喜欢用x+26或者a+26表示,这样既清楚又简单。

以师生岁数作素材,学生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觉数学的亲近。

三、体验成功,调动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尝到成功的欢乐,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唤醒,从而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

如在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2页思考题“有13吨苹果,大车每车装3吨,每辆车运费200元;小车每车装2吨,每辆车运费140元。怎样安排车辆,用的运费最少?”面对这样一道生活实践题,一开始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插了一句:“看了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能说多少就说多少。”然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各自的意见,尽情讨论,再开展全班交流。

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怎样安排车辆,用的运费最少?有多少种安排车辆的方案?

生1:大车比小车便宜,因为大车3吨200元,小车2吨140元,可见大车运1吨70元不到,而小车运1吨70元,所以安排大车运费少。

生2:我反对,因为苹果的总数是13吨,大车每次装3吨,“13”不是“3”的倍数,如果要大车运需要5辆车,这就浪费了。

师:是呀,从表面看用大车便宜,不过我们还要考虑是否有浪费。

生3:我们可以有序思考,把几种方案都算一算再作比较。

师:到底有多少种安排车辆的方案?我们可以怎样求出?

于是,我就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此时,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尽情谈论着,一种一种方案逐步明了,他们一次一次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尽情挥洒着个性,迸发潜在的灵性,全班交流时出现了好多答案,其中严皆俊同学用了列表的方法,把六种安排车辆的方案全部写齐,并说明安排3吨车3辆和2吨车2辆共需880元,运费最少。于是我问:“为什么会运费最少?”经过观察、分析再次得出结论:(下转第147页)

(上接第60页)1.尽可能用大车。2.尽可能正好装完。于是题目得到了圆满的解答,然后我又问了一句:“学了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又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算算怎样最省钱,要做到合理安排、节约开支。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热情,从而演绎课堂的精彩,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60,147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