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写话中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作者: 张懿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中,有很多误用标点的现象,导致表意不明,严重地影响了整篇写话的质量。标点虽小,但不可偏废,应重视在写话中的正确运用。
关键词:标点;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63-001
一、误用乱用的现状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中标点符号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写话质量,笔者在本班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本班学生共44人,都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写话《忙碌的早上》中,标点正确的同学为6%,通篇漏点、乱点的在4.5%,逗号和句号的误用率为45%,问号和叹号的误用情况较少,为5%,冒号和引号的误用率达到91%。由此看来,学生信手乱用标点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课标中明确规定了各年段标点的掌握程度。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四个基本符号,在中高年级要求逐步掌握冒号与引号,顿号与分号,以及领会句子之间的关系。标点的学习不是突然之间出现,又突然之间要求学会掌握运用的,而是每个年段都有接触,每个年段领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误用更是要在实践中反复纠正。
二、在整体之中粗看标点
1.朗读与标点的关系
在写话中用的最多的标点符号就是逗号与句号了。可以说,这两个基本标点决定着行文的流畅,表意的明确和节奏的优美。纵观学生的写话,有的通篇不点,有的全篇多点,怎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与改观呢?
我们可以先从朗读入手,朗读与标点的关系密不可分。有了标点,文章就有了停顿,有了语气。朗读时要把标点的停顿与语气读出来。逗号的停顿稍短,句号的停顿就稍大一些。但朗读也会有与标点不一致的时候,有时字里行间没有的标点,我们也要通过朗读把停顿读出来。就拿古诗《锄禾》来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中间虽然没有标点,但为了朗读的节奏美,要把心中的标点读出来。有的同学根据朗读中的标点来点,误用标点由此产生。例星期天,我,来到天桥上,看见,马路上,车水马龙,十分热闹。(选自写话《热闹的星期天》)我们在朗读长句的时候加上一些停顿,才能将意义表达清楚,但是写标点的时候却不用把标点加出来,而要根据句子的意义来加标点。
2.思维表达与标点的关系
我们的思维有时犹如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顺流而下,有时犹如滔滔江水倾泻而下,所有的水都汇合成优美的乐章。写话也如此,长句和短句在一起就汇成了段落篇章,如果思维严密,句与句之间清晰明了,则是一篇动人的篇章,读来朗朗上口。如果句与句之间思维混乱,则杂音不断,读来艰难险阻。
在表达时,我们边思维边表达,思维会有停顿,此时如果信手乱点标点,也会导致错误产生。如星期天,我拿着木桶,带好鱼钩诱饵,和爸爸带着鱼竿一起去河边钓鱼。(选自写话《河边钓鱼》)小作者在行文时先想到自己带的东西,再想到和爸爸一起去钓鱼,在和的前面用了逗号,明显是思维停顿导致,“和”字是连接词,表示前后联系紧密,不可用逗号分开。
三、在句子之中细看标点
1.明确表达意义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错了。”
要让标点的形象在学生脑海里生动起来。要让学生注意到这小小的标点,并正确的运用,在第一次教标点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印象深刻。可以在黑板上把这些标点写得大大的,一边想象一边理解,逗号、句号、问号和叹号分别表像什么,又表示什么意义?逗号像一个小蝌蚪,一句话没有说完,但是中间需要休息停顿一下,就在中间用逗号隔开。句号像个圆圈圈,一句话结束了就可以在后面画个圆。问号多么像一个有好多疑问的小脑袋啊,问号加在表示疑问的句子后面,通常句子后面会有语气词:吗、呢、吧、呀等。叹号,就好像屋檐上的雨滴下来,诗人看到春雨绵绵就有感而发,赞叹着春雨贵如油啊,很有感情的句子后面要加上叹号,句子后面也会有语气词提示你哦,如啊、吧、呀等语气词,可以一一举例加深印象。
2.强化标点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理解文章主旨,分析句子意义和遣词造句上,但关注标点的用意少之又少。其实,标点的学习也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在教课文的时候可以兼顾标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如《秋姑娘的信》里的两句话: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在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学习问号与叹号的用法,理解句子的意义。
光读不练可不行。课文中的标点可以隐去让学生尝试加标点:许多小鸟飞来了( )都在这儿住下了( )远处的小鹿啊( )小象啊( )小猴啊( )也都划着船来了( )( )啊这儿真好( )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 ),也可以进行课外的片断训练,或者单独的句子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相信学生能够渐渐明白标点的正确用法和意义。
3.标点也需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标点符号也是如此。在做习题的时候,有的同学特别容易漏掉加标点一题,甚至考试中也会出现这类现象,足以体现出该生对标点的忽视,句末的标点容易忽视,句中的标点就更加漏点了。我们平时应当加强标点的修改。
可以根据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标点误用现象进行分析。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写,正确的标法应该怎样的?比如:夏天的水果真多,有西瓜、梨子、梅子、菠萝,……。末尾处,把三个标点混用在一起了,这种典型的错误可以询问学生想法,给其他同学以借鉴意义。
也可以根据学生写话中的常见错误加以修改:①××××××××××××(没有符号的改之),②××,×××,×××,××,××。(标点过多的改之)③××。×××。××××。×××。(主谓宾不清的改之)④××××××××××××……等(不明省略号意义的改之)⑤××××××,甚至××××××。(连接词前停顿的改之)⑥“×××××××”开心地说:“××××××!”(提示语在中间不用逗号的改之)
在低年级学生的写话中,运用最频繁也是要求掌握的标点有:逗号、句号、叹号和问号。虽然不要求掌握,但是经常会用到的有:冒号、引号、顿号、省略号等。这些较难的标点,并不要求能够理解,只要先把形状写美观,逐步掌握,比如冒号和引号的写法要得当,没有理解的可以先不用写。如果能经常督促修改好这些标点符号,那么写话就更加赏心悦目了,文通字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