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完小低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作者: 尚修芹

摘 要:“学困生”问题是每个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学困生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有助于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逐步转化学困生,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完小; 学困生;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76-001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农村社会环境、家庭、师资及学生个人等原因,农村完小的每个班都出现了为数较多的学困生。农村完小教师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防止低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和成功转化显得非常有意义。

一、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生的内在因素

1.1对学习缺乏兴趣,无学习目的。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因而相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常常是二年级学生就连简单的2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

1.2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欠佳。学困生通常学习方法不够好,对于新学知识理解能力差,在课堂上不能完全理解教师所说的话。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思维单一,只能机械模仿式学习。例如上二年级用除法应用题时发现,不管什么题目,他们就都用除法来解决。当遇到综合性知识时,他们就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以至乱写一通。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我教过的学习尖子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往往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为课前无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注意力常常不集中,课堂小动作太多。课堂学习不思考,不发言,不参与课堂活动,不愿把新知识理解深刻;做作业时马虎了事,只要能完成,不求对错。不良的学习习惯必然导致学习效果低下,知识得不到巩固,成绩必然下降。

2.外在因素

2.1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是出在家长的身上,是由家长教育不当、不合理造成的。”农村家庭大多数家长都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管教态度的粗暴,方法欠妥或者放任自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全推给老师,自己置身事外,甚至不配合学校教育。其次,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给予适当的辅导;再者,大部分农村家长为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给爷爷奶奶照顾。每个班级都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在家受到老人的溺爱,在学业上重视的不多,形成“只养不教”的状态。有的甚至是哥哥姐姐照顾,大一点的就自我监护,这样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导致学困生没有学习意识。

2.2农村学校及教师因素。农村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年龄结构严重两极分化。而且农村教师工作量大,往往教两个班的主课还担任班主任,有的甚至包班,一周只有两三节课可以休息。他们无暇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的教学,如何辅导学困生。由于课堂守纪较差和受考试竞争等影响,学困生一般来说不受老师们的欢迎,认为拖了班级后腿,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成绩,导致教师冷淡学困生,甚至有时会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学困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样师生的距离越拉越远,关系不融洽,学困生就越来越“学困”,甚至会导致辍学。

二、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树立爱心,激发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爱心是辅导学困生进步的动力,喜爱成绩优秀、能力强的学生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喜欢一个学困生却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爱心是当一名合格老师的基本条件,对学困生也充满爱心的老师,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好老师。关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其次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课堂上当学生不注意听讲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他们体会到老师善意的批评,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鼓励,让学困生随时感受到老师每时每刻都在爱他(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学困生智力、挖掘其学习潜能的钥匙。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有困难,是因为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是造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首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直观性教学,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吸引注意力;其次改进教法,通过游戏法、尝试法、动手操作法等,让学生说一说、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多种感官的体验,投入到有角色、有情节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情景交融中唤起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其三指导学法,许多后进生对概念、公式死记硬背,不愿动脑思考,一遇问题就问老师和同学。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耐心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努力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会学习。

2.科学指导,形成习惯

教师要注重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从“授之鱼”到“授之渔”。许多学困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成为学困生,所以要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技能培训,要培养他们学会听讲、学会思考、学会作业等基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如在课前,先让学生进行预习,课堂上要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课后及时进行复习,遇到做不出的习题,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向其他同学请教,或向老师请教;作为教师,也要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另外,开些“小灶”,多花些时间在课外,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辅导。

3.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加强家校联系

做到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于学困生的教育,学校作用固然重要,家庭作用也不容忽视。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现状,让家长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在家给予适当的关爱和帮助,不是一味地责备、加压,或迁就、溺爱,改掉任性、贪玩的不良习惯,培养正常的心理。

总之,转变农村完小低年级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农村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每位教师对自己班上暂时学困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多花些时间去接近他们,去辅助他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