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的意识

作者: 李耀艳

摘 要:社会竞争激烈,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恩,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它是因为感恩是人最基本,最动人的一种情感,也是一种高尚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但是,我们又对它是那么的陌生,因为,我们总把它隐藏在内心深处,即便是对我们最亲的人,我们也不屑去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恩之情。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因此我们为何不去试着学会感恩呢? 提倡感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感恩; 意识;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81-001

本人扎根于农村教育已有十几个年头了,一直致力于农村教学的发展,农村教育的变化是亲眼目睹的,从过去的只是粉笔、黑板到如今多媒体的使用,从过去简陋的校舍到如今明亮的教室。这些硬件设施是能够和城里的学校堪比,但我发现不少学生越来越不知道感恩了。这促使我静下来思索:孩子们到底怎么了?社会给了他们优越的条件,但他们却不明白自己的责任,愈来愈骄纵,不懂得回报,这不得不谈到学生的感恩教育问题。原因主要是:父母常年在外,他们从小就缺少亲人的关爱,缺少家庭的温暖。再加上这方面家长也不重视,所以在他们心中,觉得什么都理所当然:爷爷奶奶早起做饭送自己上学应该;每个星期用零花钱应该;对别人不礼貌应该;老师的呵护、关爱、教育应该;对同学的侮辱也应该,在他们心里没有感恩这个概念!不知道什么叫感恩?

感恩的含义?“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首先要有认识,才会化成行动,知情意行是我们品德教育的实施原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层面来分析感恩教育的实施。

一、识恩是基础

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毫无功利的给予。我在开学初就给每位同学发了关于感恩教育材料,利用班会课、娱乐活动、中队主题活动、家庭作业等学习感恩方面知识,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心灵的共鸣,使他们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发展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

二、知恩是内化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例如通过班会开展感恩的活动,讲一个感恩的故事、收看感恩影片、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画感恩漫画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三、感恩是途径

我利用学校特色——剪贴画,以感恩教育为主题,构思作品,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剪贴画教学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感恩,引导学生去发现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永久的悔》时,我们可以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乘机教育学生:要学会关爱他人,更要珍惜他人的关爱,好好学习也是回报他人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还需要我们的适时点拨与引导。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年、月、日”时,我要求学生写出家长的生日,趁机向学生们提问:“你们当中有谁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呢?”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有学生则在下面小声回答“没有”。这时,我就对学生进行引导:“妈妈十月怀胎把你生下来,你的生日其实就是妈妈的受难日!”“我们是不是应该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在那一天给他们送上一份惊喜呢?”孩子们似乎有所领悟,立刻讨论开了:“爸爸妈妈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付出了许多,我要感谢他们,感谢他们为我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港湾。”“我要做一张生日贺卡,画上妈妈最喜欢的菊花。”“我要为爸爸捶背,因为爸爸上班可辛苦啦。”……随着学生的逐步感悟,他们也完成了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过程。

我还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心我们的,很多学生讲到动情之处,都热泪盈眶,觉得父母真的很爱我们,自己应该好好学习回报他们。

四、施恩是外延

要把自己的感恩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去年寒假中,我要求学生给自己的长辈洗一次脚。有一位学生写下了自己在给奶奶洗脚时的感受:抚摸着奶奶长满厚茧的脚,我心里真的很难过,知道年迈的奶奶送我读书真的太不容易了。我的眼泪不由的滴进了脚盆里,我一定要改变自己对待学习不认真的态度,好好奋斗,将来好孝敬她。节假日,给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发一条祝福的短信。每周周末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个月评一个“孝子”,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我觉得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总之,时代在发展,教育在不断改革,但我们的感恩教育仍将继续。我们想方设法在学生心里播下感恩的种子,更要用心去浇灌、培育、呵护他们,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不过,相信总有一天,一朵朵绚丽的心灵之花会在“阳光”下欣然开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