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习的动力
作者: 周寿林摘 要: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中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无穷的动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索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99-0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有很好的记忆,保持得就久,重视得也就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活动效率就高,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所以培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找到数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点,以巧妙的手法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会更感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四上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的教学,我一上课就把一大瓶雪碧用不同容量的杯子分给学生喝,有学生喝大杯,有学生只喝到小杯,问有意见吗?学生说:“老师不公平。”我问:“为什么?”学生不能具体说明,由此引人今天的学习内容怎么计量容量的多少,学生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想往下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觉得数学知识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一题多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不同角度去寻找数学问题的不同解法和其中的巧妙构思,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内在力量,从而主动、愉快、积极地去学习,万不可禁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只限于一种方法,使学生合理的解法不能得到认可,形成对立情绪。例如小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让学生感受到解题的无穷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快乐教学,感受学习活动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过程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期盼获得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便可使学习产生最直接动力。例如教学四下数学练习六第4题,是2、3、5倍数的数,可用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报任意一个整数,老师立刻“猜”出是否是2、3、5的倍数,然后在黑板上演示证实。在学生惊讶、好奇、兴趣盎然地将注意力投入到新学习中时,紧接着老师说:“老师也不是神仙,是2、3、5倍数的数都有各自的特点。”再练习本题,互相说说是2、3、5倍数的数的特征。在学生迫切想要知道到底有什么特征的情况下教学,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效果就好,容易获得最佳记忆效果。也可设置数学练习游戏“当个小神仙”,同桌任意报一个整数,另外一同学很快“猜”出是不是2、3、5的倍数。学生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便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四、寻求规律,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能力,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如教学圆面积时经常遇到计算个位是5的数的平方,同学们找一找这些数的平方有什么规律:52 152 252 352 452……其实个位是5的数的平方的结果有这样的规律:用5x5=25作十位和个位数,再把个位5前面的数乘以比自己大1的数作结果十位前的数,比如:352=1225,用个位的5×5作25个一,个位前的3×(3+1)=12作12个百,合起来就是1225。再如在教学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先出示一道口算题5×3=( )学生算出结果是15,然后再出示50×3=( ),500×3=( ),0.5×3=( ),5×0.03=( ),让学生算出结果后,观察积与因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后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于学生发现了规律,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愈加浓厚,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就更加快捷。
五、规范作业,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写规范的作业,使人产生赏心悦目的快感,特别画得好的几何图形,更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书写规范的作业,清楚醒目;做起来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正确率。特别是学到数学第九册的分数、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时,算式长,计算步骤多,书写稍不规范,约分后的数字便看不清楚,或经几次约分后数字写不下,挤成一团,容易出现错误,平时要求学生作业规范,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则可以减少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从而使学生的作业既正确又美观,自己对自己有了信心,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起学习动力。
六、成果展示,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平时的考察,尽量以书本基础知识为主,在平时的单元检测前,帮助学生整理复习下,尽量让学生检测出自己的成绩,不要随便给学生打上不及格的分数,即使有考试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妄加断论:“某某同学成绩太差,无论如何都赶不上来……”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对自己今后的学习有信心,从而才能自觉、愉快地去学。
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让学生计算家里房间的面积,如要铺地砖,还可求出需要多少块,根据需要去购买,不至于浪费材料。通过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快,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增强了自己的记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便会越学越有劲,变苦学为乐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99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