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作者: 王政

摘 要: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立足课堂,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科学探究的多元空间,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现科学探究精彩成果的舞台,持之以恒方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探究; 经历过程; 拓展空间; 展现成果;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98-00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

一、立足课堂,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科学课的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并能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判断问题可能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并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凭借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并能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成果及感受,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电磁铁的组成,并分组制作电磁铁,看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师板书各组吸起大头针数字,引导学生通过数字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电磁铁的材料等,使学生猜测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跟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材料、长短、粗细、导线长短、粗细、线圈与铁芯一端的距离等因素有关。面对这么多的因素,每个小组都逐一研究时间上不允许,教师提示学生每个组选择最想研究的一个问题来研究,对研究问题进行合理归类,尽可能让每个问题都有小组研究。“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老师为你们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你们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讨论,看谁的实验方案更可行。”教师的问题激励学生参与到设计实验中来,并提供表格,使学生明晰如何设计实验。

实验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这样实验才是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汇报中教师要引导质疑,进行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对比实验中必须控制好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在充分肯定学生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后,学生开始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发放实验记录表,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探究,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解决探究中的疑问。

在组内汇报的基础上,各组汇报:“研究了什么问题?怎么研究的?有什么发现?”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达成共识。这个表达交流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在汇报过程中应该让其他人参与发言,教师应多问“还有谁有不同的发现?”在学生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自己研究所得才是最有价值的。对学生大胆创新的地方应大力表扬,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内容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堂的终止。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自己、同学、老师等进行多元评价。在评价中再认识、再提高。

二、延伸课外,拓展学生科学探究的多元空间

课堂的结束并非探究的终止,课外才是学生探究的更广阔的舞台。每节科学课结束,作为教师一定要根据探究的内容激励学生课后再探究、再延伸。例如《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教学后,“今天我们明确了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课后你们能自主组成合作小组去设计一个电磁铁吗?比一比谁设计的电磁铁磁力大!”再如,《摩擦力的大小》教学后,“通过实验我们明确了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产生的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产生的摩擦力越大。如果使用橡胶鞋底在光滑的玻璃上和粗糙的毛玻璃上来实验,得出的结论会不会也是如此呢?课后你能设计实验来探究吗?老师期待着你的发现。”课余学生自主合作,利用身边可利用的器材进行自主设计、自主实践、自主总结。这样的自主探究,才是最有价值的探究。学生的科学素养正是在这样自主的探究环境中不断提升的。

三、搭建舞台,展现学生科学探究的精彩成果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展现学生的价值,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竞技与成果展示性的活动。比如学习了能量的相互转换之后,就组织学生制作“磁能永动机”“电磁小秋千”,并向全校师生展示;学习了反冲后,就举行“水火箭升空”展示、“动力舰艇竞速”比赛;学习了框架结构后,举行“我是桥梁设计师”——“小小桥梁博览会”;向校长主动请缨举办学校科技节,分年级确定探究主题,课程化实施,竞技式推进,集中展示全校学生探究成果……众多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在师生的一声声赞许与羡慕中,在一次次的实现与超越中实践自己生命的价值。

其实,每一位科学教师只要想做都可以做到以上几点,但要做得更好,就必须关注科学教育教学的细节,方能培养孩子需要的一切科学素养。“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一名科学教师,不仅要学会教科学,更要学会做科学,只有提升自身的认识与能力,努力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搭建展现学生价值的舞台,方能不辱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使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98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