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课文化教学刍议

作者: 李江秀

摘 要:在“全民英语”时代的中国,作为失业率较高的“红灯”专业,大学英语专业应立足语言基础,并以语言为依托拓展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精通英语又深谙中外文化的高层次人才,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层次英语人才的需求,走出困境。本文结合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教学特点,讨论了如何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 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30-002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剧,中国进入了“全民英语”时代: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英语,各种形式的英语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大学的各种院系纷纷推进双语教学,选用外文原版资料,引进国际化办学举措,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也给英语专业带来了生存危机:连续3年大学英语专业已成为全国失业率最高的“红牌”专业之一。针对这一现状,不少英语院校着手打造复合型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两所国内老牌外语名校也进行了“教学去工具化,回归人文”的改革[1]。对于英语专业应该向何处去,什么是英语专业的立专之本,学者们各有看法。但无论怎样改革,有一个问题不可避免,正如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朱绩崧老师所说:“学生懂文史哲,懂政经法,没有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就不能称其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样的英语专业开设也毫无意义。”要解决英语专业所面临的困境,应该立足于英语语言教学这一根本,让学生在学好语言的同时,以英语语言为依托,广泛接触中外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培养既精通英语又深谙中外文化的高层次人才,满足社会对高层次英语人才的需求。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综合英语课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学中如何不离开语言教学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是许多综合英语课教师所关心的话题。本文从文化概念界定入手,结合综合英语课教学实际,探讨在综合英语课中进行文化教学的方法。

一、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复杂概念。对于文化的界定,中外学者众说纷纭:在美国学者Clyde的《文化:概念和定义评述》以及我国学者郑金洲的《教育文化学》中可以找到三百多种文化定义。在当代文化学讨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Clyde对文化的定义。他指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括显性式样,又包括隐形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内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2]这一定义有高度概括性,但较为抽象。查阅《辞海》(1989年版)可以找到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事件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谷德耶耶夫把文化内容概括为:形式(主要是语言)、信仰、命题、价值观、规约、公众价值观、行事方法、常规、风俗等。按层次来划分,学界把文化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文化三个层次:表层文化泛指雕塑、建筑、影视等物化的、可被感知的物质或精神产品;中层文化指日常交际礼仪、经济政治制度、行为方式等制度文化;而深层文化则指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民族性格等心理或观念方面的文化。可见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小到日常生活点滴,大到意识形态,几乎渗透了人类的思维和行为的方方面面。

从文化定义和内涵不难看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表现形式;而文化则是语言的基础和环境。任何语言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语言反映文化,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如果脱离了相关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学习者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掌握这门语言,更谈不上使用这门语言与目的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有效得体的沟通和交流。

二、综合英语课程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综合英语课是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其重要性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时比重等方面得以显现。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广阔的知识面,较强的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质。它涵盖了语音、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翻译、听说、篇章分析等内容和相关技能的综合性训练;课程选材均选自优质的外国原创作品,为学习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素材。从课时上看,在所有专业课程中是课时比重最大的一门课程,每周4-6个学时。基于综合英语课程的这些特点,在综合英语课中引入文化教学很有必要,也较为可行。文化内涵丰富的教材内容,多技能操练的课堂,相对充分的师生课堂接触时间,都为在综合英语课中引入文化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文化教学的引入不仅能够消除传统综合英语课单纯语言操练枯燥乏味的状况,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在英美文学、社会文化等文化类英语专业知识课程还未开设之前,让学生接触相关文化还是一个良好的过渡,有利于学生较快地适应高年级相关课程的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的表现形式,只有接触相关文化背景,了解语言的地道用法,学生才能真正弄懂和掌握语言,综合英语课才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打牢语言基础的作用。

三、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依托推进文化教学

综合英语课的文化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利用好学生早读时间和课堂早间报道环节开展文化教学

综合英语课每周有一次半小时的早读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选择性地播放国外大学英语公开课,或是和课文相关的涉及文化知识的英文介绍片,如人物传记,文化遗产,名人演讲,西方节日介绍等,并模仿跟读其中一些好的表达,让学生直观地体验与学习内容和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全面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综合英语学生课堂早间报道的五分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前充分准备后进行形式多样的文化展现:如BBC、VOA新闻短播,电影剪辑配音,演唱英文歌曲,名篇节选背诵等,表演后进行简单互动,给予点评。

2.紧扣教材内容,全面进行以语言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文化教学

综合英语课在选材上比较重视人文关怀和人文素质培养,阅读和欣赏这些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体验。这门课程的语言训练都是围绕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的,所以教师应把握住文化这一主要脉络,紧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好语言的同时,感受语言之下的文化美,丰富精神世界,同时拓宽视野,提高判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各个教学环节尽量结合文化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语言现象时,教会学生这些表达在目的语国家的地道用法;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查找、学习、总结,进行课堂展示,教师给予补充。课前预习时,让学生跟读模仿课文录音,体会英语语言的音韵美。讲解课文时,教会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思想美、修辞美、结构美、逻辑美,了解不同题材、作家、时代、观点、文体、风格。在课文学习完后,设置相关论题,组织学生对相关文化话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思辨能力。教学中还应适当采用文化对比的方法,在讲述到相关文化现象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文化对比,让他们在经历文化接触、体验、理解、认同、批判的过程后,学会语言的运用,提升综合素质。

3.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时间进行有效的文化补充

束定芳教授在谈论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关系时给出这样的表述:“语言学习=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课堂教学=为课外学习做准备;课外学习=促进课堂学习。”[3]可见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是紧密相连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学生要真正打好语言基础,主要是通过课外时间进行大量的自主学习和操练。因此在课堂文化教学基础上,教师应该利用好学生课外学习时间,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以英语为媒介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拓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协助。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开办小讲座、开展文化专题英语角、文化论坛、英语演讲比赛、戏剧表演、英语晚会、英语影视欣赏等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操练课堂中学到的语言文化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结语

在综合英语课中进行文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教师系统地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全面提高文化素养。这样才可以收放自如,深入浅出地进行相关的教学,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丽萍.英语专业救命稻草:回归人文,文汇报,2014.01.05.第一版

[2]Clyde Kluckhohn,A.L.Kroeber,Alfred G.Meyer,Wayne Untereiner 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Peabody Museum. Cambridge, MA, 1952:11

[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诌议[J]外语界,2006(4):21-2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