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体育生训练计划初探
作者: 陈登闰摘 要:伴随着山东省体育高考政策的调整与修改,如何制定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成为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多年带队经验及实践,特提出以速度为核心,增加学习时间的训练方案,为新形势下高三体育生的训练与学习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三体育生; 训练计划; 速度; 速度耐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67-001
任何一种训练计划都是围绕着如何完成既定训练目标而制定。所以,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实现目标的需要,而训练目标是在制定训练计划之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大多数体育生是新高三暑假才开始训练,总体上来讲,训练时间短,不具备系统性,另外,占用文化课学习时间较长,这就要求我们的训练计划要灵活、多变。
一、压缩训练时间,以速度为核心
速度训练是高三体育生身体素质当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100米成绩,或者说高考的成败,没有速度的考生等于放弃。100米可以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撞线四个部分。在高三体育生的训练当中,要以途中跑为主,而人的反应速度相差不大,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伴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而有所改善,终点撞线可以在考前一个月时间训练,因此,速度训练当中,途中跑是重点,相对于高三体育生来讲,行进间的30米、60米、80米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调整训练思维,发展速度耐力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高三体育生在耐力训练当中,应当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训练当中注意调整呼吸,以无氧耐力为基础;同时,要加强意志品质培养,注意动作细节,使其具有经济性,有效性,适当控制体重,并且兼顾女生生理特点。
速度耐力关系到高三体育生800米的成绩发挥。因此,在训练中应该根据该项目的特点,以120米、150米、200米、400米、600米训练为主,注意最后150-200米的冲刺能力训练(如下表)。[1]
三、重视核心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2]是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它不仅促进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而且影响动作技能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是衡量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和运动选材的重要依据。
在调查当中发现,绝大多数力量训练,我们还是以杠铃为主,很少涉及小肌肉群练习,只是遵循由上往下,或者由下往上的模式。较少有针对性肌肉力量训练或者核心训练。使得球类、武术、体操、田径项目体育生力量训练大都雷同,没有针对性训练。
人体力学认为,人体要发挥最大力量及爆发力,单一环节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是各运动环节、各种功能和作用肌群间的协调配合、共同作用力的综合表现。动作是一系列肌肉共同参与,而不是某一肌肉或肌肉群单独工作的结果。[3]所以,在力量上,不但要发展大肌肉群力量训练,而且还要发展小肌肉群力量训练。因此,在训练上,我们也应改变当下训练模式,由单纯的杠铃转向多元训练模式,突出核心力量,重视小肌肉群练习。
四、小结
“练为战,不为看”。训练计划的制定,要具有针对性、延续性、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体育生考学需求,提高升学率。
参考文献:
[1]孙正阔,亓圣华.山东省体育高考特长生高三阶段训练计划的探索与制定[J]山东体育科技,2011,(8):85-88
[2]李时海.谈普通高中体育高考生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09,(23):236
[3]曹青军.休息——也是训练的一项内容[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04):15
[4]王汉军.高三体育生4+1训练模式初探[J]成功(教育),2012,(24):18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67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