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太极拳教学探究
作者: 杨子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各大流派中,道教文化影响极深,现代社会,蕴含着道教文化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对于现代人而言,太极拳不仅是修身养性的一套拳法,同时也是中国道教文化的载体,正因为它具有这样的意义,所以对于高校的太极拳教学而言,深入的探究与研讨已经成了太极拳教学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太极拳; 文化;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07.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70-001
太极拳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其底蕴,道家认为“人身一小太极,天地一大人身”。道家认为超凡脱俗顺其自然,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太极拳作为道家拳种,也要追求顺其自然的法则。由于太极拳是采用意识和运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打太极要求全神贯注,排除了大脑其他程序的干扰,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精神健康。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收到延年益寿之效。
1.太极拳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太极拳本身就具有动作难度大,动作水平要求高的特点,目前高校太极拳教学还是注重于传统形式的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变革,例如在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过10厘米。对于这个具体示范,教师只是大概的讲解要求,没有规定具体的动作,老师只是简单的示范,对于两脚跟的距离,没有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这就造成了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根本理解不了太极拳的真正内涵,对于太极拳的理解也仅仅局限于动作肢体上的协调,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2)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缺乏正确的态度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选择太极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太极拳运动量较少,动作缓慢。其次,太极运动简单,相比于其他运动更容易理解。再次,教师要求不严格,动作基本完成即可过关。对于不少学生而言,学习太极拳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课程,在训练的过程中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对于教师的讲解与要求没有去做真正的探索。如左揽雀尾与右揽雀尾中这两式就有相同之处,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机械的记住步骤,没有在学习中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
(3)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太极拳也需要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作支撑,这样学习才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对于学习太极拳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缺少对于太极拳学习的兴趣,不愿意主动探究与学习,在他们的思想中,这只是获得拿学分的手段,缺乏思想认识的高度,没有深刻的理解太极拳文化的魅力。这成为阻碍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内因。
2.对于高校太极拳的建议
(1)改变教学方法与策略
高校太极拳教学要加强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运用学生的表象储备去接受新知识,然后教师指导与讲解,在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提供给学生直观教学的条件,让太极拳教学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可以在学校设立太极拳交流会,由学校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在太极拳的教学环境中要制造氛围,不仅仅局限在室外教学,也可以尝试着在室内教学,在运动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听觉的享受,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有利于太极拳教学的展开。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先利用音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所以在左揽雀尾与右揽雀尾中,教师要运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在影音作品选取时一定要广泛,形式多样,例如选取太极拳二十四式的视频和太极剑、太极扇的视频,让学生多方面了解太极拳,理解太极拳内涵。
(2)严格规范动作教学
在太极拳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太极拳运动,加强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对于动作的每一个步骤要提出具体的动作要领,还要明确说明动作所代表的主要内涵,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太极拳的认识与理解。在太极拳二十四式中有很多都是对身体各个部分相互调节的结果,例如在学习右蹬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脚步与腿部的结合,身体要稳定,不要前俯后仰,这样整个身体都不稳定,蹬脚的方向也要正东偏南约为三十度角。还有就是双风贯耳,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头颈要正直,松腰松胯,两拳松握,这样可以放松全身,调节身体各个部分,放松心情,自然平和。对于太极拳的教学要循序渐进,不要只教会学生的动作技能,太极拳不仅要集中在拳法上,同时也应该注意对太极扇以及太极剑的辅助教学,这样就扩大了学生对于太极文化的认识,体现了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对于太极拳的兴趣,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太极拳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还是修身养性的一门学科,可以增强人们的体魄。王宗岳在《太极拳经》中明确提到“此系武当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世之末也”。可见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延年益寿。对于学生学习太极拳应重在培养,可以开展兴趣小组,自由组合,自由分配,在学期末教师加以考核,可以划分等级,学生学习的成绩由整体成绩和个别成绩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主动性。在太极教学中增加理论课时,讲授太极的文化思想内涵。太极拳学习的深层意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定力、修为以及学习志向,太极拳的主要宗旨就是做到“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在太极拳学习中要放松心态,在学习闪通臂一式时,要求上体自然正直,松腰、松胯,自然直立。
总之,太极拳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校教学中教授学生太极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太极拳教学研究而言,高校为太极拳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在不断的文化创造中寻找出路,在不断的探究中完善教学,是太极拳教学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鹏.高校增加太极推手与太极拳相结合教学的必要性研究探讨[J]山东电大学报,2007(04)
[2]秦婕.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6)
[3]付雯.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的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