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物理实验,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作者: 韩松 戴海峰

摘 要: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通常有培养兴趣、获取知识、启迪思维等功能。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或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或知道如何用实验去检验理论是否可靠,从而从中获得方法,培养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12-001

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不取决于教学内容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所以有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在初中物理阶段,基本上所有的物理概念或定理、规律都是从实验中归纳或推理得到的,有效的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感性及理性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取数据而学会联系实际,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更可以通过实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应该要注重以下这几个环节:1.从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2.通过创新,探究物理规律;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一、巧设实验,形成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初中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缺陷,也会形成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障碍。

倘若用讲解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用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分组实验;用大量的实验练习题来代替实验操作;学生则是在听实验,背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就是无效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例如:短路现象和保险丝的作用,如果只用讲解实验来教学,尽管反复讲解多次,学生的印象总是不深刻,容易遗忘。如果用实物现场接好保险丝,闭合开关灯亮了,当用带绝缘柄的导体将其短路时,火光闪处,啪的一声,灯熄了;解除短路导体,重新接好保险丝,灯又亮了。毫无疑义,这样有效的物理实验,给于学生的知识信息,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学生将终生难忘。

又如在速度的教学中,通过观看运动员百米赛跑录像片,引导学生比较运动员的前后位置,即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等到终点结束后让学生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即相同的路程比时间。通过两次的比较,从而建立速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觉得顺其自然的同时,也让生活走向物理。

二、敢于创新,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初中同学年龄小,好观察、爱动手,同样内容的课,若安排上实验,即使很简单的实验,也会全场雀跃,情绪高涨。因此,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设法补充一些实验,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液体压强的计算一节,尽管有上节的实验基础和本节缜密、完整的理论推导,学生对液体压强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总重、体积无关理解比较含糊。我将一个小塑料袋中充满水,与一盛水的长细管(可将医用输液管消毒后连接使用)相连,在将管举到一高度时,塑料袋“叭”地一声碎了,学生惊讶不已,教师趁机分析讲解,再以课本习题“帕斯卡裂桶实验”加以巩固,效果非常理想。

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玩具”资源,使学生与物理知识零距离接触。玩具在设计原理上利用了很多物理知识,比如“钓鱼”游戏中的磁铁,“工程车”中的杠杆,“电子琴”的振动发声,“电动汽车”里的摩擦力等,在教学中演示,学生备感亲切,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学好物理也就不难了。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实验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不拘一格,多方设想。养成不断地运用发散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拓宽思维视野,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以适应当前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物理实验过程应该让学生在前面探和闯,让学生打头阵去尝试、去发现,遇到困难时,教师再出面引导。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参与者,基本任务是提供充分的探究与交流机会,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初中物理教材几乎每章都安排了小实验,如教科版教材的“家庭实验室”栏目,这些小实验作为正常物理教学的延伸与补充,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比如在物理课外兴趣小组中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制的气压计和自制的干湿泡温度计等进行天气预报,这样,学生既有了动手的体验,也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也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与实验,培养了实验技能,熟练了知识应用,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是正常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总之,物理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光是为了分数,不光是应付考试,而在于物理技能的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树立学好物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习物理的效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