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变幼儿的自卑心理

作者: 尤静玉

摘 要:幼儿教育专家认为:个别的儿童阶段产生的自卑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不注意调控,也有少数儿童将变得孤僻、寡言、内向、缺乏自信心。在教育实践中,本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幼儿的特殊情况,采取一系列策略,如真诚师爱、语言激励、扬长避短、储蓄成功、家园合力,使该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激活、建立、强化。

关键词:幼儿; 自卑心理; 策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17-001

一、个案背景

黄婷君是我们大三班的一名幼儿,她十分的内向。班级自由活动时她总是一个人悄悄的躲在一边看别人玩;集体活动时,小朋友很少邀请她一起玩。而且一天当中,很少能听到她说话。作为班主任的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她在班级中没有朋友,那么孤单。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发现她乐感很好,很喜欢唱歌、跳舞。于是我在音乐活动中邀请她来表演,可她却连连摇头。接送时,我与她奶奶交流了此事,希望她能多多引导孩子,没想到她奶奶却当着孩子的面说:“这孩子胆子特别小,就是这么没用。”看着情绪低落的君君,我心里沉甸甸的。由于各种原因,孩子已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出现了自卑心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呢?

二、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

君君的父母平时工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也总是给孩子消极的评价,奶奶也常常在孩子面前说“你真笨,你真没用”之类的话。父母的冷漠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家人的评价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些无疑加重了孩子的自卑心理。

2.学校环境

由于君君的沉默寡言,在幼儿园里,她很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常常受到同伴的排斥。这些都让孩子的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

3.社会因素

小时候由乡下爷爷奶奶带大的她,没有人加以正确的引导,容易受到自卑的困扰。她自以为家境贫寒,便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三、策略实施

自卑容易使孩子变得孤僻寡言,缺乏自信,不敢进取,自我封闭。但这是可以改变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自信比较容易在环境强有力的情况下得到激活、建立、强化,只要“对症下药”,就会“药到病除”。针对上述原因,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建立自信。

1.真诚师爱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孩子渴望得到爱,尤其是自卑心理严重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更大。因此,老师要细心留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学习需要、生活需要等,然后给予有效的帮助。

如我了解到君君的情况之后,就有意的去接近她。早上,她来园,我主动与她打招呼。自由活动时,看着她一个人独处,我就同她讲讲悄悄话。集体游戏时,我不断地鼓励她,引导班里的其他孩子也和她友好交往。渐渐地,君君愿意和我接近了,也能和大家玩成一片了,早上来园时也能主动地和我打招呼了。我想:是我真诚的关心改变了她。

2.语言激励

对君君,我都以鼓励为主。君君主动和我问早,我搂着她说:“你真有礼貌。”君君捡起了地上的废纸扔进垃圾桶,我对她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有责任心。”君君接受同伴的邀请,参加了游戏,我微笑着说:“看,小朋友多喜欢你呀。”有时一句简短的鼓励,一句亲切的问候,都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力量,犹如春风拂面。

3.扬长避短

由于在偶然的机会中,得知君君的乐感很好。因此,我非常想让她在集体中露一手。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我有意请了君君这一组,在讲评时,还夸张地表扬君君唱得很有节奏感,并且鼓励她肯定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小朋友唱,当她红着脸蛋不知所措时,我对她说:“你能行。”小朋友也给了她鼓励的掌声。终于她像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点了点头。伴奏响起,她随着音乐唱了起来,声音洪亮,脸上表情也慢慢地变自然了。唱完后,小朋友给了她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我常常给她独唱的机会,她一次比一次唱得好,也不再害羞了,小朋友们也认可了她,都夸她是“小黄莺”。

4、储蓄成功

案例中君君奶奶的消极评价,使君君觉得自己没有优点。于是,我组织班里的孩子,让大家来帮助君君寻找优点。我让孩子们将君君的优点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装入她的作品袋。我让君君把每一次能代表自己有进步的东西都放进去,一张图画,一件手工作品……作品袋中的“宝贝”渐渐多了,君君常拿出来看看,脸上流露出幸福和自信的笑容,做起事来更加有信心了。

5、家园合力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园教育一致,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于是,我通过家访,耐心的与家长分析孩子的情况,探讨教育的策略,让家长了解成人的评价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知道要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孩子,知道无论多忙,要尽量的挤时间陪陪孩子,要对孩子说:“妈妈(爸爸)喜欢你。”让孩子感受到成人对她的喜爱。在家长的配合下,君君开朗了许多,也比以前自信了。

四、反思

1.帮助孩子消除自卑心理应该有耐心,有恒心

要消除一个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但却意义重大的工作,它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和前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所以,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密切关注。

2.要注意获得家长和配班教师等多方面的配合

幼儿自卑心理的形成具有复杂性和多质性,对他们的教育和矫治必须考虑和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收效。因此,转变幼儿自卑心理必须有幼儿家长、配班老师的配合,做到多方位、多层次给幼儿以帮助。

3.要注意转变过程中的反馈调整

自卑心理的形成是长期的,逐渐积累的,自卑幼儿的转变工作因而变得更加艰难。有时,当我们对孩子充满希望,看到他在进步时,往往会发现,只要有一点点的情绪不安或一点点的挫折就会让他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在促进自卑幼儿转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效果不理想或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就要及时审视,对设计的行动方案、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随时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

[2]《自卑的八种疗法》,学前教育网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