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在孩子的指尖上跳跃

作者: 盛志凌

摘 要:幼儿折纸教学三部曲“一、折纸分段教;二、让幼儿主动探索;三、作品的加工及技能的巩固。孩子们通过折纸活动有利于开发智力,萌发创造性,感受折纸文化,使孩子们的智慧在指尖上跳跃。

关键词:幼儿折纸; 教学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18-001

折纸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手工活动。我从中班起就有意无意的时常组织孩子进行折纸活动,午饭前、午饭后、午点后,都成了孩子们折纸的黄金时间,孩子们乐此不疲。

一、折纸分段教

第一阶段:教学目标:⑴认识运用较为简单的折纸符号。例如表示纸边的,表示纸痕的、谷折线、山折线。学习简单的折纸技法。例如谷折法、山折法等。⑵能跟着老师完成折纸或依照简单图纸折出作品。植物类:草莓、郁金香;动物类:折纸玩偶;人物、工具类:钢琴、铅笔、人偶等。

第二阶段:教学目标:认识运用一般的折纸符号。例如折成层次符号、反转符号,卷纸符、转动符、折向背面符号以及所代表的折纸技法的学习。动物类:立体大象、孔雀、天鹅。植物类:菊花、莲花、六瓣百合。工具、人物类:纸盒(三角、四角、六角、八角等)、立体纸娃娃。

第三阶段:教学目标:认识一些少见的折纸符号,例如重复、连折、展开、下沉使压等及其相关技法。动物类:蝴蝶、狮子。植物类:向日葵、玫瑰。其他:各式花球的做法,三到四种。

教学中,我常采用示范讲解、巡回教室辅导的方法。示范折纸步骤时我尽可能做到表述清楚明白。讲一步,示范一步,较复杂的地方重点讲,再在黑板出示示意图,示范具体折法。示范用的纸张要够大。示范时留意孩子的反应,是否能理解,能否跟上。如果有问题及时解决。发现有遇到困难的孩子适当给予帮助,使其渡过难关,不半途而废,重新树立信心,耐心完成作品,体验成功感。

二、让幼儿主动探索

陈鹤琴老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提出了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这些教学原则无不突出了一个“活”字和一个“做”字,其目的也是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之上,鼓励幼儿手脑并用。因此在折纸活动中我尽量要求孩子自己探索。

从大班下学期开始,我请孩子每人用一把剪刀,自己动脑筋,把8开的长方形裁成一张正方形,孩子们很聪明,都想到先把它折成三角形,再把多余的剪掉,即成了一张正方形。一开始,裁得很糟糕,剪得不光滑,或剪时没对齐,大大影响到后面折纸活动。经过多次训练,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都能裁出很正规的一个正方形,而且,有几名孩子如王菲碧、余科进、蒋旭东、张心怡等,还可以不用剪刀,直接用手撕。中班时,孩子们熟练掌握了双正方形、双三角形的折法,入大班首先要攻克的难点是;双棱形,双棱形是在双正方形的基础上,折出来后,有一定的难度,到大班之后,要折的形状更难了,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双棱形上折出来的,因此,熟练掌握双棱形的折法对大班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因此为了使幼儿提高自学能力,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我让幼儿尝试学习看图示折纸。

折纸活动中,我逐步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折纸。当然,其中,教师主要帮助幼儿学看图示,讲解图示中的各种特征标记如……表示折叠线,——表示中心线,↑表示向上折,↓表示向下折,→表示向右折、“ ”用剪刀剪开等等,这些标记简单、形象,易于幼儿理解及记忆,在活动过程中重复出现一两次幼儿就能理解并记住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幼儿认识理解了折叠符号,为独立看图示折纸打下了基础。

教师边帮助幼儿理解图示,边引导幼儿根据图示逐步探索折法,特别是进入大班,有些形象较难,而且图示跳步很大,这就要求幼儿反复尝试折,折了拆,拆了折,我们的许多折纸活动都是在拆拆折折中进行的。孩子们边看图示,边折,边思考,边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正确的折法,学会了一种技巧,培养了其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经过努力折出形象,孩子们显得格外兴奋,格外会珍惜,无意中增强了其自信心,“这是我自己看图示折出来的,我是不是很棒?”于是就期待着下回的难题,想着自己一定会有办法克服它!有了这般劲,还有什么能难得倒他们呢?

引导幼儿看图示折纸时,我先将范例的每个折叠步骤画下来,制成一张完整的、规范的示意图。如在制作范例“鱼”的图示时,让幼儿先观察成品鱼是怎么样的,有哪几步组成的?接着观察一共有几步,看看哪一步有困难?最后提醒他们折时要一步接一步仔细观察折叠符号及角边面的变化,不能有遗漏,也不能有错,否则就不能完成作品,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就能自己主动探索了。但是进入大班,教师也可在画图示时,偷一点小懒,例如孩子们已掌握双棱形,今天要学折袋鼠,教师就可省去折双棱形的几步图示,在活动时直接请幼儿先折成双棱形。又如要是前面已学过帽子的折法,今天要折一条鱼,教师就可以请幼儿先折成一只帽子。

三、作品的加工及技能的巩固

折完后,为作品作后期加工装饰,也是幼儿很来劲的事,作品完成了,可全是白的,多难看,于是他们纷纷拿来蜡笔给它作全面包装,或涂上漂亮的颜色,或画上装饰小花,或点缀上各种图形,这样一来,作品可算是完全完成了,欣赏着自己的宝贝,心里可甭提有多高兴了,老师再欣喜的夸上几句,孩子们可真是要乐得上天了。

但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今天学的明天就忘了,或是过一段时间就忘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

1.今天学折的,请孩子们回家再折一遍,可以让爸妈一起跟着折,既满足了孩子在家长面前炫耀本领的心情,又可让家长也学会为以后家长能在孩子忘记时提醒。

2.过一段时间,(2-3天或一星期)让幼儿复习折,重复2-3次,孩子就会把步骤记得牢不可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确实,开展折纸活动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也让孩子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折纸文化,使孩子们的智慧在指尖上跳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