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转型期群众体育运行模式研究

作者: 李刚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对比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以群众体育运行模式为研究对象,围绕转型期中国群众体育运行模式要旨,对比国外三种主要的群众体育运行模式,分析了原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群众体育运行模式的影响,探讨了第二次转型期群众体育运行模式的变化以及趋势,并对第二次转型期群众体育运行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第二次转型期; 群众体育; 运行模式; 群众体育运行

中图分类号:G8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69-001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后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趋势来看,至少应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线是经济体制转轨,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做大经济总量;第二次转型的主线是发展方式转变,目标是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向富民强国。这关系到未来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在这个大背景下,“十二五”将是中国发展方式历史转折的关节点,也是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历史起点。[1]

群众体育是体育的重要部分,它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它依托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分化、社会的变革,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群众体育的不断发展。同时它又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相关概念

1.群众体育运行

是指群众体育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其运行大体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指群众体育自身的变化、发展,横向运行指群众体育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群众体育诸要素、系统与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2.群众体育运行模式

是指国家运用行政的、法律的或社会的等手段对群众体育的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方式。

3.第二次转型期

为区别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其主线是经济体制转轨的经济体制改革,本文所指的第二次转型期是指以“十二五”为历史起点的,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

二、其他国家群众体育运行模式比较

1.以社会指导和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以美国、巴西、德国为代表。这种模式不是运用行政手段予以干预,而是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从总体上规定群众体育运行的方向,建立运行框架和基本准则。它运用经济政策改变群众体育市场运行条件来诱导群众体育符合宏观计划目标。

2.以政府行政干预为主的运行模式

这种模式典型的国家有加拿大等。这是一种比较集中的群众体育管理模式,国家集权行政直接干预群众体育的运行,社会组织和市场只起到辅助调控作用。

3.以政府行政干预与社会组织干预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这种模式的典型国家有法国、日本和韩国等。群众体育在政府和社会两股力量的调控下,在既集权又社会化的中间状态下运行。

三、第二次转型期之前的群众体育运行模式分析

1.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期群众体育运行模式分析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体育发展主要强调国家的需要和一元化管理,体育事业曾长期被当作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列入政府工作计划。采用由国家对体育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拨款、统一发展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是传统国家行政垂直管理模式,是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经济极其落后的情况下集国家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来最大限度地发展体育事业,这种集中力量办体育拿金牌的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模式与我国当时的国情基本相符。

2.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群众体育运行模式分析

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至1986年间,国家体委确定的体育改革的重点依然是发展竞技体育,当然这与所处的历史有关。1986年的《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提出推进体育社会化的改革,但是在“现行的领导体制基本上是可行的”前提下提出的,突出体委系统的主要行政领导地位,即强调国家的行政干预,倡导体育是全民的事业,各行各业体育工作应由其主管部门负责。

四、群众体育运行模式选择依据

1.社会经济基础条件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基础制约着群众体育的发展。当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基础低下,国民温饱尚待解决时,社会是无法也无力发展群众体育时,政府就成为群众体育运行的主要承担者和支持者。当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水平,国民富裕,具备群众体育运行的经济和物质环境时,才能谈得上群众体育社会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国家政府到老百姓个人,对体育健身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群众体育工作正逐步走向社会化,但也存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群众体育开展广泛、社会性强,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而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群众体育发展缓慢。

2.群众体育自身的社会基础状况

群众体育的自身社会基础状况包括群众体育自身的性质与发展程度。群众体育的自身性质是群众体育的社会功能和对国民和国家的影响,群众体育自身的性质对其运行模式的选择是关键性的。

五、第二次转型期群众体育运行模式选择建议

综上所述,第二次转型期中国群众体育运行模式是政府干预为主的模式,逐步向以政府行政干预与社会组织干预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发展,并将最终走向以社会指导和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模式的道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群众体育的社会化不可能一步到位,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我国群众体育运行模式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应具有多元性,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好,群众体育自身社会基础好,群众体育开展广泛,社会化、市场化较高的地区、城市,可采用社会投资,社会指导和市场调节的运行模式。对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群众体育发展落后地区、农村,可采用政府投资和行政干预的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军.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变——专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J]南风窗,2010,(21):31-33

[2]韩丹.我国体育改革到了关键时刻——从体育工作的重点转移说起[J]体育与科学,1998,19(1):24- 26

[3]凌平.模式的变革与变革的模式——中国体育体制和运转机制变革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1,8(1):1-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