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数学

作者: 马云美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主动阅读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更是启发学生有效思维的直接手段。

关键词:数学阅读; 必要性;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71-001

如果把数学看作一门学科的话,我更喜欢把它看作一门艺术,要想深入其间,体会数学之美,必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我们涉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从阅读数学材料中,能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是我们所面对的新课题。

一、在实践中使学生认识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阅读中发现问题,相互协作,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阅读的必要性。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时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后,出示这样的练习:长方体的木料,长2.8分米,宽2.5分米,厚0.4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学习了表面积计算公式后,很容易就会计算。接着出示: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棱长8分米。做这个鱼缸至少要用多少玻璃?学生独立练习后,在评讲过程中,就出现了好多孩子算出了6个面的面积。通过孩子们对该题的研究讨论之后,总结出错误原因:审题不清。其实,真正的错误原因是学生的浅阅读造成的题意理解不透,影响了对题目的正确判断。这样的例子在数学课堂中是很常见的。因为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潜意识的思维中为自己提出警告,在以后审题中一定要认真阅读。

二、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引导

帮助学生将数学阅读落实到行动上,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是要把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和动机放在重要的地位,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的正确认识,让数学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从而让阅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新的生长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很多尝试:如在课堂中,将数学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数学活动课中的善于巧设数学故事,引发学生对数学科普类知识的阅读兴趣;与学生的个别交流,介绍适合学生阅读的数学课外书籍,如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名题等等,这些能滋养学生数学学科涵养的丰富素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激起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三、阅读数学文本方法的有效指导

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因此,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解读数学文本方法,提高审题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笔者认为,数学阅读要求老师经常性的指导学生运用“浏览、勾划、摘要”的表层加工策略,并通过设疑、类比、列表等深层加工策略来理解数学语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效能。在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1.读读、看看初识语意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善于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即弄清“讲的是什么?怎样讲的?”如“十进制计数法”一节,教材通过对计数单位、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记数的符号——阿拉伯数字,数位和位置原则,数位顺序及数的分级等知识的具体阐述,明确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内容,交待了“十进制计数法”必须遵守的规则。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通读这些文字,使之对材料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讨论这部分内容是分几层来表达的,引导学生按计数单位和进率、数位和数位顺序、数的分级的顺序将教材分层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每一层的内容。这样,通过阅读并伴随一系列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便有了较为全面、准确的理解。

2.读读、想想融汇贯通,深解其义

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在出示例题“计算1/2+1/3”后,有一段启发性文字:它们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学生阅读后,对“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实质含义并不理解。为此,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思考: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都是指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与教材中所提示的内容在算理上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覆合投影片,把“1/2”与“1/3”直接合在一起,其结果不能直接看出用哪个分数来表示,验证上述推理。

3.读读,比比善于转化语义

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融合。数学阅读重在理解这三种不同语言的关联,实现其与“内部语言”的转化。阅读应用题教学,语义转换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在理解语义时善于将复杂的数学语言转化成形象的图解,帮助理解。如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4倍少8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24人,这个学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时,我经常让学生摘录条件或画线段图,同样像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以帮助解题,我经常对孩子说:“如果你能把文字表述形式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那问题就已解决了大半了。”

在众多学习方法中,阅读学习方法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学习方法。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其基础的、核心的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