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沟通孕育师生默契 彼此欣赏让教学事半功倍
作者: 魏薇摘 要:众所周知,学生是我们教师职业的土壤,也是我们教师力量的源泉。沟通是促进师生情感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情感沟通显得很重要,而彼此欣赏是有效沟通的助剂。
关键词:情感; 沟通; 彼此欣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52-001
一、教师应首先做好与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连结
1.善用温暖的语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老师的语言决不能是一种讽刺挖苦的语言,而应是一种如春风细雨的温暖语言。尤其是中学生,自认是大人,有较强的自尊心,更需婉转地进行说服教育。如果这时老师说:“你做事情前能否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呢?假如别人做的事情损坏了你的利益,你能若无其事吗?”“虽然我能理解你为什么这样做,但是我不赞同你的行为,因为这样对你的成长不利。”“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不会那样做了。”等等,既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又给学生留有余地,保住学生的自尊,学生会从中体会到老师的期望和爱护,也会领悟到自己的错误,可能比骂他一百句的效果好多了。要知道,当错误的事情已经发生时,教师发脾气、训斥人都已经没有用了。老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应有宽阔的胸怀、力戒急躁,运用“自制——冷静——引导”的公式,心平气和地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压抑发作的脾气,给学生以信心和鼓励,达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成长的目的。
2.倾听学生的心声
作为一名任课老师,我习惯课前课后逗留在班上,对教学过的内容经常找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询问:哪些你感觉比较难?是否还有不理解的知识?你希望老师怎么讲?他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对于设计第二节课的铺垫或者阶段性的练习和复习都很有价值。对于新的内容我会找学习较好,特别是学习上比较有主见的孩子来询问:对这个知识除了书本上的你还知道哪些?学习这一课时你能给老师提一些建议吗?这种沟通在情感和心理上拉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老师做的一切都是想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在这种情感因素的影响之下,学生参与沟通的热情非常高,这种热情一直延伸到课堂,这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教的很轻松,学生学的也很起劲。
二、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1.尊重学生,激活认同效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爱默生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敬人者,人恒敬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困生乃至一般学生都强烈地渴望自尊以及他人的尊重,只有获得这种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重新抬起头来审视自己以往的行为和思想,从而开辟一条学习的新路子,他们自身的潜力也能得以发挥。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搭准他们的脉搏,知晓他们学习的甘苦,以一位“谦谦君子”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学习活动中去。师生毫无心理距离,共同关注和探讨某一问题,使得学生的情趣在被激活时产生认同效应。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捕捉闪光点,激发内驱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应细心地探索学生的世界,审时度势,掌握火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何在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身上找出闪光点,点燃心灵的火花,化缺点为优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最关键的。闪光点在开始的时候也许是微弱的,细小的,但要努力去捕捉,去发掘,使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出来,并把它转化为前进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变换自己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学会欣赏学生。要尽可能设计一些浅近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要善于设计多种情景和机会让学生能“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尽量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和满足;要积极开展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受到启发和教育;有关活动要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参加,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教师应用宽容之心接纳学生,呵护学生敏感的心
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平和的心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国外有专家说,一些性格怪癖的人往往正是有着旺盛创造力的人。对学生的抱怨话,教师要善于倾听,尽量抱怨自己而不要抱怨学生。学生对教法的挑剔,教师也要虚心倾听,尽量采纳合理化的建议。对学生的突发奇想,教师要理智分析,充分肯定其合理的一面。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因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更多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的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其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现在的学生心理都很敏感,这就要求我们脸上少一点教师的严肃,多一份朋友式的微笑,尽可能用幽默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高中生进入青春期,自尊心很强,在学生犯错误要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式,尽量在私下批评一个人,在教室表扬一个人。有人说:教师不是法官,不要把学生的过失都记得一清二楚,而要有一颗宽容的爱生之心;教师应该是一名播种者,而尊重就是播种机,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中。
有一则调查报告显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的作用只占15%,而沟通能力占到85%,教师就是一名管理者,因此能和学生真诚沟通就一定会产生教与学的默契,当你开始欣赏自己的学生,学生也会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你,这时你的教学一定倍感轻松、倍感愉快,教学效果也一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