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地域特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李伟明

摘 要:研究性学习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使教师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促进了学科教学的改革。本文根据有关教育理论,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初步总结了我校借助地域特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常规模式,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域性; 研究性学习; 体验创新; 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74-001

一、地域性特色的研究性学习的提出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对乡土课程资源较有兴趣,原因是学生开展研究感到亲切;可以体验、便于操作;学习中初步具备了解家乡、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的思想感情等。

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同时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种教育资源选择研究课题。

二、开展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策略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切实保障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精心组建了一个纵向的组织系统,科学而有效地引导了研究性学习(见示意图)。

2.学习培训,准备到位,为开展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做好前期铺垫工作

培训的侧重点有两个,一是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二是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培养。

我们所做的学生方面的相应的准备工作主要有:(1)召开系列专题知识讲座(2)开设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由市内资深教师介绍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3.精心规划,合理安排,科学有效地开展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

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考虑到学习头绪多、涉及面广,因此必须对此作出精心规划,合理安排,以保障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为此,我们主要作好以下工作:

(1)选聘指导老师;(2)建立学生课题研究小组;(3)在评估本土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系列小课题;(4)开设研究方法讲座;(5)举办专题知识讲座;(6)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7)开展社会调查与民间采风,充分挖掘本土人文资源;(8)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互动,寻求各界对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广泛支持。

在开发本土课程资源过程中,学生走进社会,更好地了解社区、理解社会,增强了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的接纳与判断的能力,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加强了。

4.监控过程,管理到位,实现研究性学习可持续发展

由于研究性学习对于学校来说是一项新生事物,在整个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制订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条例、方案、表格、计划,以期规范各项活动的展开。严格的监控与科学的管理保证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富有成效的开展,重点作好以下工作:

撰写结题报告;举行结题报告会;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个人小结;学生学年成绩评定;教师撰写工作小结;对教师的考核与奖惩;编纂《震泽实验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集》。

5.总结整理,精益求精,构建学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与评价体系

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与学科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了相应的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目标的构成。(2)师资的培训。(3)课程内容的开发。(4)教学活动方式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参与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方法掌握情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研究性学习结果。

评价的形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根据有关资料,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研究性学习评价量表。

三、开展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的成效分析

1.开发了大量富有教育意义的、充满地域特色的社区人文、社会、自然等课程资源

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开展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开展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开发了大量富有教育意义的、充满地域特色的社区人文、社会、自然等课程资源,本土课程资源,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为课堂教学的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要从学校走向社会,去搞社会调查研究,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去打交道,因而学会了交往,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

3.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强化了学科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与学生是平等的,他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师生同为研究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忧虑,也同为研究获得突破而兴奋、自豪。由此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的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大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手段开展研究,要培训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为此,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否则,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很多教师或是认为教科研高深难测,存有畏难情绪;或是认为自己教育教学任务重,对教科研有一种排斥的心理,因而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普遍地较为薄弱。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极大地冲击了这些陈旧而又落后的观念,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高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应俊峰著.研究型课程,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二版

[2]霍益萍主编.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