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投放要适宜激发幼儿主动探究

作者: 汤芝瑞

摘 要: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直接为幼儿主动探索科学服务的,即投放的材料要显科学、贴生活、体趣味、突层次、有目的,只有这样,材料和幼儿才能真正建立互动,幼儿才能更好的感知现象,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好奇,从而主动探究科学。

关键词:物化材料; 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107-001

一、材料投放的预设性

在幼儿科学活动之前,老师要首先预设操作材料,并在课前的演示实验中检验活动材料是否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样有助于教师对活动了然于胸,避免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不成功的可能。预设材料即备材料,备材料是我们科学活动的一大特点,备材料时应注意以下二点:(1)教师准备。主要是教师演示实验,是本课必须的,有结构的,有代表性的,最好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2)幼儿准备。主要是幼儿分组实验,在学校以外即家庭和社会上去准备。当然上课用的材料老师必须要都试过、做过,不能想当然,不然课堂上的意外会让你措手不及的。如《沉与浮》活动,目标是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物体沉浮现象。老师把木块、泡沫、棉布、铁块和纸等准备好,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当时教室里正好有很多的广告废纸,老师就信手拿来做实验,老师设计的目的是棉布和纸吸水后会沉下去,但由于广告纸涂有蜡不吸水,过了很长时间纸才呈现欲沉非沉的现象,造成实验的失败。之后老师进行了材料的调整,选择了餐巾纸和报纸,实验的现象马上呈现,达到了老师预期的目标。

二、材料投放的科学性、趣味性

幼儿的求知欲主要表现为好奇,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对什么事情都感到陌生、好奇、新鲜、有趣,什么都想问一问,摸一摸,玩一玩。教师在提供材料时一定要考虑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如果材料只具有科学因素,儿童不易进入其中,那就没有实际意义;如果材料只具有趣味性,那又失去了科学发现的真正作用。例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勺子”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大小的勺子:有饭勺、汤勺……幼儿摆弄着勺子,正着看反着看,在观察勺子中,幼儿纷纷发现了秘密:有的说:“勺子中的我怎么变形了,像哈哈镜一样的。”有的说:“我发现勺子里的我怎么是倒过来了?”幼儿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惊喜,一直到活动结束,幼儿还纷纷尝试摆弄勺子,不仅兴趣高,而且在玩中发现了镜子重复反射的原理。可见,这样投放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兴趣,体验乐趣,更能让幼儿去探索和发现。此外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简单的科学玩具,更能激起幼儿的尝试欲望。如提供幼儿平时玩的拼插玩具让幼儿改装成陀螺,让幼儿在尝试拼拼玩玩中解决怎样装才能使陀螺转的时候更稳当,使幼儿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产生兴趣,而且提供便于操作的材料既可以放手让幼儿独立操作,又可以让幼儿自己反思活动失败的原因,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三、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虞永平老师说过:“没有材料的学习永远不会成为适宜性的学习,特别是科学探索活动,不能没有操作材料,关键是我们如何来有效地利用好身边的、现成的材料。”在材料选择时,老师不是考虑如何选择更多的材料供儿童操作,而是如何更好发挥现有材料的作用和价值。材料准备的是否充足、合适、有效,是进行科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并不是多和花哨就好,应该体现在材料所发挥的作用上。材料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能否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能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知识,是否能攻克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多想一想。在活动《牢固的纸桥》中,老师提供了不同厚薄、折叠成不同形状的纸张,让幼儿用纸和积木配合搭成一座桥,并往桥上放物品,比较哪种纸桥抗压的力最大。如果老师提供太多材料,且各种材料所引发的科学现象差异不够明显,会使幼儿不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知胡乱堆放,几乎没有察觉纸的厚薄、折叠形状与所放物品多少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些蕴涵的科学现象超出了幼儿的观察和理解水平,他们很快转移注意,玩起了搭积木、折纸飞机等与活动无关的游戏。

四、材料投放层次性

在幼儿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的能力较弱的幼儿面对困难就不知所措,而放弃活动。而能力强的幼儿在进行了一些操作活动之后就觉得没有挑战性,而失去了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相适宜的操作材料。因此可以提供较简单的材料给能力弱的幼儿,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不会轻易放弃活动。而对能力强的幼儿则提高操作要求、增加操作的内容等。这样既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又能使幼儿们都能有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一些科学知识幼儿一下很难理解,那在操作材料投放的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幼儿探索的过程,逐渐丰富操作材料以及提高材料的操作难度,这样可以继续保持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逐步达到教育目的。

适宜投放和科学、合理使用材料,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勤于思考,主动探索,获得更为广泛的经验,以至于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材料投放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使其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

[2]刘占兰,沈心燕.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3]虞永平.幼儿教育观新论

[4]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课题组,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