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开设语文选修课的探究

作者: 江永胜

摘 要: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发与专业结合部分的语文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已经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语文选修课的意义,明确了职业学校语文选修课的基本特征,并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教材开发、课程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语文; 选修课; 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126-001

职业教育是应用型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程结构陈旧落后,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基本上是全必修和全统一制度,这种做法不符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改革传统的文化课课程体系已是当务之急,而开设选修课是优化课程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开设语文选修课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必选、自选3个部分。”“自选部分是为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安排的有关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可选性和教学要求的多样性。”“(内容)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发展特长的需要确定,学生可按自己的意愿选修。”这就为职业学校开设选修课程提供了政策依据。

2.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为了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文化课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功能,使文化课更好地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养成服务,常州市职业教育文化课课程改革从2007年起全面推开,突出文化课为专业文化建设和职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服务,突出文化基础知识能力在专业学习和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实行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奠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能力。

3.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成绩差异大。以我校2007级新生为例,语文最高分109分,最低分40分;不同专业的学生语文平均分差异显著,其中理科类学生语文平均76.5分,比文科类学生低7.2分。此外,不同专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当前语文课程的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显然还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选修课程能有效地弥补教材照顾了共性而较少关注个性这一缺陷,便于与专业教学结合,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4.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既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积累者、建设者和开发者,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品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和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更新课程意识、教学观念,掌握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吸收当代知识研究的新成果。正是在参与课程开发,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获得专业的自主成长和持续发展。

二、职业学校语文选修课的特点

职业学校有自身的特点,它的语文选修课程不能是普高语文选修课的照搬,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旨在拓展文化视野、丰富人文底蕴、提升母语素养、引领专业方向、发展个性潜能。而职业学校的语文选修课则要突出以下特征:

1.体现专业特色。2.体现层次性。3.突出实用性。4.体现趣味性。

三、开设选修课的基本思路

1.设置课程与开发教材。在课程设置这个问题上,要强化课程意识,规范操作程序,经过科学的思考、研究和论证,特别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意愿。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专业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设定,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简言之,培养目标、学生需求、专业特色是设置选修课程的三条重要依据。

2.创新教学模式。选修课的教学不一定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尝试鉴赏课、活动课、讨论课等多种形式。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声音与图像资料,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的情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注意为学生创设“用语文”的情境,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深入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学生与专业结合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特色,通过项目学习、社会调查、专题讨论、本土文化采风等一系列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语文能力。

3.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职业学校从1999年起实行学分制,这为选修课的开设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选修课是临时组班的,实行的是“跑班制”,打破了原有班级与年级的界限,加强教学管理就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建立一套完善的选修课指导制度和管理制度,是课程管理的当务之急,只有用制度规范选课行为,才能确保选修课有序运行,提高选修课实施质量。教育行政与管理部门应设置专门的机构,有专职人员对选修课进行管理,教学管理人员要与任课教师共同配合,加强考勤管理,确保选修课正常运行。

4.构建教学评价体系。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它的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选修课的评价体系也应灵活、多样。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如定量与定性,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促进评价方法之间的互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在学业考试的形式上,要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尝试开卷考试、论文答辩、口试面试、项目任务等方式,重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对学生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课程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职业学校开设语文选修课有利于发挥文化课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功能,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服务。如何构建和完善语文选修课程体系,使之更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