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 苑旭静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的教学课堂,建议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组织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1.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自制力;2.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3.创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情境;4.语言、声调、动作、表情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5.劳逸适度,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6.要妥善处理课上的偶发事件。
关键词:物理教学; 组织策略;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21-001
有些教师感慨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一个主要原因是处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孩子心理和行为特点变化较大,教师不易掌控,因此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学习掌握处理课堂秩序和纪律问题的策略、方式和技巧,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科学地组织教学呢?
一、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自制力
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良好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并为创造严肃、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情境奠定基础。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也就是培养他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集中和坚持注意力的能力。这个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或者伟人的历史故事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还要结合课堂突发状况灵活恰当处理,慢慢培养。
二、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
教师在开始讲一门新课或一个单元、一个问题之前,要说明学习的目的。因为只有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使学生产生达到目的的需要,而满足需要的渴望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责任感,从而形成学习的推动力。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越清楚、越深刻,兴趣就越巩固,就能有效地通过意志努力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并且能较快地将注意从“强迫”的水平发展到自觉的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地让学生明确他面临的具体任务和活动的要求。任务必须是力所能及的,同时又必然是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必须明确具体,不明确、过于笼统,会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情境
教室的布置,直观教具的使用,教师的装束、言谈、举止等等都与学生注意力能否集中有关。处理得好,就有利于教学,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秩序。例如教师的新装艳服以及口头语,直观教具不等使用就放在明显的地方等,都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尽可能排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放过任何细节,换上一件新衣服,把长发理成了短发,都要在上课之前利用适宜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这种变化,以免使学生在课堂上因感到突然而分散注意力。我在烫头之后就在上课前提前在班级里面转了转,果然引起学生大声的尖叫,如果直接进教室,估计整整一节课就会被浪费了。
四、语言、声调、动作、表情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
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直接作用。教师要锻炼教学语言,掌握语言艺术,说话清楚,语言准确、精炼、鲜明、生动,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速度和停顿等来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时突然的停顿或降低声音,有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都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假如你声音太大,那么就给学生造成窃窃私语的可乘之机;如果你说话单调无味,缺乏必要的声调变化,就容易使学生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引起学生瞌睡或注意力的旁移。
五、劳逸适度,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
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脑细胞的能量消耗较大,持续时间太长,容易引起疲劳。据研究,聚精会神地集中注意时间,12~15岁儿童平均为30分钟。上课“压堂”,学生注意力已经分散,教学效果不会好。此外,抽象、艰深、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也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学要多从感性形象入手,使学生感到“有味”,感到接受知识是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过程。学生情绪饱满,精力旺盛,注意力就易集中,并能持续较久。
六、要妥善处理课上的偶发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因势利导,妥善处理。
例如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外边突然响起了鞭炮声、雷雨声,这意想不到的强烈刺激,学生的注意旁移了。有经验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不再讲下去,停顿片刻,稳定一下学生的情绪,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讲到什么地方了?”这样问会引起全班同学的追忆,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回到原来讲解的内容上来。
在教学过程中,总有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让教师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教师为了继续教学过程,简单强制性地对其进行压制,那样只会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激化矛盾。同时,还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这时,巧用幽默来处理偶发事件,发挥幽默的独特魅力,不仅可以让教师从容地摆脱尴尬,而且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例如在压力习题课上讲了这样一道题: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A重3N,B重5N,求B对地面的压力。因为A压在B上,对B产生一个压力,因此B对地面的压力F=3N+5N=8N。经过详细的图示讲解,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正要进行下一道题时,突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明白你这种做法,我认为B对地面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就是5N。”课堂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学生要推翻老师的观点。这时候我笑着说:“同学们,我给大家先讲个故事:从前,有个老农骑着一头驴到集市上去买粮食。到集市上买了一袋粮食后,老农心想:我骑着驴,小毛驴就够累了,再把粮放在驴背上,别把驴累坏了,干脆,我自己辛苦点,扛着粮食再骑着驴回家算了。”故事逗得全班哄堂大笑,等同学们笑完了,我问:“老农的这个办法使小毛驴受到的压力减少了吗?”同学们连声说:“没有。”“那么刚才那个问题同学们都明白了吗?”此时学生恍然大悟,那个提问的同学心悦诚服地坐下了。
组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需要有高度技巧的活动。这个技巧活动的实质就是教学组织的科学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教师的威信与热心,严谨的教学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都与组织教学的成败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技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