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分化归因及对策

作者: 金杏华

摘 要:两极分化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顽疾,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成绩,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分析了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两极分化的几点办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 英语学习; 两极分化;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42-002

在农村初中,很多学科中都存在两级分化现象,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与外在原因的。

一、两极分化原因分析

1.学生起点差异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目前许多农村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但是,鉴于各校的师资和办学条件的差异,有的小学的英语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对英语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基础良好;而有的学校的英语课教学只是走形式,导致学生一开始就对英语学习产生懈怠的认识,害怕畏惧。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处在隔代教育的生活中,不要说英语学习,就是孩子的日常生活常规管理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此,当这些学生一起进入七年级时,有的学生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而有的学生已经会识音标拼单词了,甚至能流利地进行一般的口语交际。可以说,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基础差异是两极分化产生的基本原因。

2.教学方式陈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分阶段各有侧重。先听说,后读写。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既是语言教学的内容,也是语言教学的目标,只有通过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训练,语言知识才能得以升华,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如果这些技能没有得到全面的培养,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一些学生的成绩很明显地就开始逐步的下降。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地关注单词、短语、语法,缺少对教材深层的理解,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一条条固定的规则,使英语变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到的只是背的痛苦压抑,从而对英语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3.分层教学缺乏

农村学校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培优“压力,在过去的几年中,农村初中优质生源的流失是非常严重的。如某中心学校小学部,2012年6月六年级有毕业生263人,通过考试选拔的途径,有9名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学生去了本县的一所民办初中,另有17人通过转校的形式转入了县城的三所初中。农村初中因受升学压力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讲究所谓的“社会效益”,许多教师都非常偏爱优等生,从初一开始就已经为“抓”出更多优等生而努力,对后进生缺乏关注和关爱。同时,部分学生自己对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学习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行动上得过且过,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课堂上不思考,不发言,不训练,课后不加强复习, 不记单词,不背课文。知识的漏洞越来越多,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基础越弱,越是在课堂内外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就越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失去了兴趣,丧失了信心,甚至放弃英语学习。有的教师鼓励表扬少,上课缺乏表情和激情,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无动于衷,很少鼓励学困生。在农村,课堂是学生唯一能操练和表演英语的场所和机会,如得不到欣赏,学生的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甚至会因为教师不公平的待遇,影响师生关系。

4.评价机制单一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学生的学法得失及诊断学生学习成效,并能激励学生,促进学生进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被等同于考试,评价程序一般放在最后一个环节,它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以记忆及机械式的练习为主。学生所得到的语言知识是无法顺利地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语言交际中,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的。这样的单一的评价模式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属于考试范围的知识才学,不考则不学,使学生不断在被动中消极学习,越学习越没有兴趣,越学习越没有动力。

三、预防两极分化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学生学习语言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去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具有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发展与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教学目标一刀切,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因此,通常根据各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抓两头,促中间。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前要打造好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教师只有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正确领会《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求、原则,严格遵守英语教学规律。听、说、读、写要全面训练,分阶段侧重。实践证明,“两极分化”现象往往是从初一年级后半学期开始形成的。此时好多学生对音标、拼读规则、单词拼写掌握得不好,以致于单词不会拼、不会读,有口难开。所以在初一年级刚入门阶段,要想方设法培养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求知欲,对英语教师的向往、亲近感,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技能。教师可采用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分组竞赛、智力抢答、接龙游戏、猜谜语、唱歌曲等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也陶冶了每位学生的情操,一举两得。另外,教师应坚持精讲多练,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到初二、初三时,过渡到侧重读、写能力的培养,适当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

2.科学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是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学校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为它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为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实践发现,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的差异和动机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是比较科学的:A类,学习基础好,理解应用能力强,并且能自觉的开展学习;B类,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对学习缺乏上进心;C类,理解接受能力一般,但学习态度良好;D类,理解接受能力较差,且学习上不努力的。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有差异的评价方式。

A类:在保证课堂知识全面理解,及时完成所布置的作业之外,还积极鼓励引导他们扩大知识面,合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途径,加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如引导他们读一些力所能及的英语课外读物,鼓励他们参加与学段相符合的网络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话剧比赛等。使该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保持领先地位,影响并带动整个班级同学的学习。

B类:上课时一定要重点关注,可以采用多提问的方法,使他们能集中注意力听好课,保证上课思想不开小差。同时要指导他们为自己订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促使他们认真学习,不会因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止步不前。调动好该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能非常明显地体现整个班级的学习状况。

C类:在备课时要有意识的为这类学生设置一些浅易的活动,也可以在同一个任务活动中,把这类同学的展示放在后面,因为他们会在别的同学的示范作用下逐渐习得。总之,这部分学生要尽量让他们做,做对的当即表扬,不断地予以鼓励,使他们能始终对学习抱有自信心。在课余,要与这类学生多交流,拉近与他们的关系。对他们的作业尽量进行面批,通过面对面地指导,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D类:应经常进行督促,鼓励,与家长多沟通和交流,联合家庭的力量开展学习指导和督促,时刻抓紧他们的学习过程,决不能对他们放任自流。在作业,听写,背诵等方面都要降低要求,让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增加学习的自觉性。为了做到这一步,笔者与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交流,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给他们各自订一个比较适宜的指标,当他们一有进步,即予以表扬鼓励,从而使该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个稳定的增长。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将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有趣、有用、值得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具能够使词汇直观化, 语言生动化, 交际生活化,实现“言之有物”,避免“空对空”。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投入,多媒体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心理实验,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2]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也更有利于获取大量的信息,可以保持大量的知识。

②以表情和幽默提升课堂魅力

没有学生愿意在40分钟里面对一张没有任何变化的脸,因此, 教师不妨根据课文和课堂实际,用微笑、生气、恼怒等表情,创设交际情境,把语言活化,避免呆板和枯燥,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幽默的教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幽默的手段让知识更易让学生接受。

③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关键,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个被学生接受、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和接受。《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颜氏家训》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主动亲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到可亲可敬,如同父母对子女那样的关怀、那样的爱,它会赢得学生的感情。作为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及时了解原因,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师生感情也会随风潜入夜。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网络,所以教师可以把自己的QQ号、E-mail告诉学生,因为平时教学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与学生交流。在课外通过这些途径去了解学生是非常有效的。教师也会发现在这些交流的方式中学生更容易向老师敞开心扉。当教师能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学生,才会发现,所谓的“差生”,并不是顽石一块,他们会慢慢变聪明,会慢慢进步的。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宽容学生,还必须尊重学生。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尚显稚嫩的心灵,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想法,以及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师爱的表现。当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信任时,他们也会自然加深对老师的信任。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综上所述, 为防止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着力在课堂上下功夫, 激活课堂、激发学生、激励进步。关爱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爱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郝宏玲.浅谈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EB/OL].2010[2010-6-1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KJC200702021.htm

[3]郑伊朗.英语成绩不良学生学习兴趣及其培养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