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作者: 杨秀英摘 要: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运用多媒体; 锦上添花; 焕发夺目光辉; 产生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76-001
语文课堂教学之所以称为一门艺术,是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余地,学生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和诗人那样进行艺术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你的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我认为合理运用多媒体,能使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精益求精。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吸引学生
在导入新课时,枯燥的讲解,往往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展开学习,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教《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展示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贵物产、风景名胜,让学生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地想进一步了解自己伟大的祖国,祖国有什么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地方……在学生好奇的追问中,在学生连续不断的赞叹声中,老师生动巧妙地导入新课,开始新课的教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时,当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以及詹天佑修路时的恶劣气候和险恶地势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动可感的画面、动感的幻灯片和气候地形的图解,学生就理解得更快,他们能从画面中体会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欺负压迫给詹天佑修路带来的巨大阻力和压力,从而由衷地佩服詹天佑,并真切感受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和诚挚的爱国热情。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所望尘莫及的。因此,适时地运用多媒体,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使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彰显青春的活力。
三、运用多媒体,转化师生角色,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的作用。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
《安塞腰鼓》一文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但我们的学生身处苏北,对陕北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几乎一无所知。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发动同学们都来动手动脑,一起查找资料,把课文的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课文的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安塞腰鼓跳舞时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课件。上课时,同学们看着自己动手参与制作的劳动果实,是那么认真、专心,是那么兴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进行讲解课文、分析课文,更没有单调的抄写、背诵,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不再是简单的记忆和储存,在技术媒体环境下,学生面对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以前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要怎样学得好”,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巧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如教《船长》一文时,老师将从电视录制下来的船长在“诺曼底号”轮船即将沉入海底时临危不乱、视死如归指挥自救工作的壮烈行为的片断搬到课堂上,同学们全神贯注,被银幕上的英雄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随着屏幕上的情景变得肃然起敬,教室鸦雀无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声、色、情、景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