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学生管理中的角色认知

作者: 阎秀丽 苑旸 宋真

摘 要:基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在认真分析角色认知对于每一个学生工作者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师在学生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教师; 学生管理; 角色认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52-001

在众多工作环节中,角色认知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将学生工作者在学生管理中所充当的角色归纳如下。

一、家长的代理人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质的重要条件,其目标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明的环境,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健康地成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学生工作者在学校教育中充当着家长代理人的作用。在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协助和配合,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行动,来保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首先,对学生要以爱和善为出发点,教育措施和处理问题方式要保持客观和冷静。其次,要尊重家长,不让家长为自己做私事,寻求学生真正的信任,充分发挥其纽带和桥梁作用。再次,运用各种形式互通信息,可采用家访、书信、电话、口信及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将学校的教育工作、学生在校表现及今后的工作计划向家长汇报,并广泛听取家长意见,用家长认同的方式教育学生,不要为了解恨去告状,与家长及时沟通,提高其教育子女的信心和技巧。最后,在学生面前适当夸大与其家长的亲密合作关系,增强对学生的感召力,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工作,齐心协力、共同教育好学生。总之,行之有效的家长代理人作用是学生工作者角色认知的开始。

二、知识的传授者

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今青年人的志趣和认识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一部分学生专业选择盲目、入学动机不明、对人生价值的看法有失偏颇,加之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机制的根本转变,对学校产生较大的冲击,以致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及厌学情绪。为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应结合专业特点,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历史,选取专业发展中有权威的知名前辈为榜样,为学生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奠定基础,增加对所学专业的自豪感和光荣感。教育学生,学好专业技术对立足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并同时开展就业观念转变教育,使学生知道,学好专业技术是他们将来用专长立足岗位、奉献社会及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自觉地认真地投入学习。

要想成为一名为学生所接受的老师,就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充实头脑并将专业知识运用在日常管理之中,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学习实践得出的经验告诉我们:精通专业知识,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是学生管理者实施成功教育的前提。面对学生,学生管理者在平日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求知欲望。经常跟班听课,与任课教师沟通以了解学生各科的学习情绪,并通过教师勤辅导、学生相互帮助、举行各科小知识竞赛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以便培养良好的竞争气氛,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三、集体的领导者

学生管理者要发挥集体领导者的作用,建设好班集体,让学生在集体中受到教育,用制度管理学生,用干部管理班级,用健康舆论治理班级,将班风、班干部、班会作为集体领导者的“三大法宝”。

学生管理者首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注重培养并提倡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班风是形成良好校风的保证。

班干部是维系良好班风的骨干力量,是老师在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在工作中要创造机会并大胆放手让学生干部发挥作用,对其工作完成情况要及时给予肯定并适时地进行指导。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核心力量是否过硬将直接决定班级凝聚力的强弱。

班会是集体领导者实施教育的手段。在组织班会中要选择针对性强、有新意、时代感强、能以小见大的主题,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以每一次班会都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为准绳,在班级形成正确舆论氛围。

四、纪律的监督和执行者

班集体由多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组成,在思想品质、教育等各方面必将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要想把这些形形色色不同的学生培养成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制定合理的纪律要求,教会学生自己控制自己。严格的考勤制度可督促学生正常的学习锻炼时间,奖惩制度培养学生弃恶扬善的品质,严格的纪律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良好的品质,在日积月累中将条条框框的约束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自控力会明显增强。

作为纪律的监督者和执行者要时时不忘自己的身份和应有的威望及权力,要成为日常学生中的榜样让学生信服,但在学生心目中的敬畏之感,要有一定的原则性,要有人情味,要让学生感觉到可敬而不可怕,以增强师生间的亲密感,这样更利于工作的开展。如果学生工作者一味采取“家长制”态度,说话生硬,以气势压人,动则严厉训斥、横加指责,这势必会造成学生的排斥心理,也必将影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影响学生良好世界观的形成。在学生工作中,处理学生的问题,学生管理者要从理性出发,以理育人,以理教育人。

注: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lslktzijyx-5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永梅.教师角色与行为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01

[2]许烨.从预成到生成——教师角色的现代性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10(0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