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课件,为语言活动保驾护航
作者: 高山摘 要:对于幼儿园小班幼儿而言,年龄及学习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活动多以游戏为主。本文结合活动实录,从幼儿的实际、操作、经验几方面出发,不断分析和调整课件,有效地为语言活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课件; 语言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04-002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各领域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融信息技术手段于一身的教学课件更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增添了一抹亮色,极为有效地解决了吸引注意力、激发活动兴趣、习得技能、掌握知识、积累经验等诸多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小班语言活动“我喜欢”来谈谈教师如何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调整课件,把信息技术与课程完美整合,有效地保障语言教学活动效果的。
《我喜欢》是小班的一个绘本,讲述了名叫小袋袋的树袋熊和好朋友玩耍嬉戏的情景,其中重复的句式“我喜欢……”是此次活动的重点,课件的辅助运用有利于幼儿在游戏和模仿的过程中掌握该句式并正确运用。
第一次活动
(一)小袋袋导入、激发兴趣。(拉幕功能)
1.介绍客人:小袋袋。
2.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二)阅读白板《我喜欢》、说说学学。
1.教师导读画面一:跑步(聚光灯功能)。
教师:谁在跑步?还有谁也在跑步?他们都在跑步?谁跑在最前面?他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2.幼儿自主阅读电子书,了解故事发展。(四人一台电脑,看PPT课件)
3.阅读并表现,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隐藏功能)
(三)完整阅读,再次感知绘本内容及画面。(PPT课件)
(四)师幼共讨论,深化主题。
一调——从幼儿的实际出发
活动分析:在导入和分析角色以及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时使用拉幕和聚光灯两个功能的确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尤其是学习小袋袋跑步动作时因为聚光灯的独特效果,更利于幼儿的观察和模仿,他们的活动兴致很高。但在幼儿自主阅读用PPT制作的电子书时出现了问题:因为是四人一组,阅读时需要使用鼠标不断点击左键才能观看完整的课件。在这个环节争抢鼠标的现象此起彼伏,虽经老师语言的提示以及行动的暗示,但收效甚微,严重影响了孩子们自主阅读的效果。
调整改进:《纲要》语言领域目标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的意识还不够明显,加上技能的掌握还比较弱,四人分组自由阅读显然不适宜。因此在讨论调整课件的过程中我们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决定把ipad引入课堂。我们对课件自主阅读部分进行了调整,改四人一台电脑为提供每人一部ipad,把电子书放置在ipad里面,只要轻轻用手指滑动页面,就能快速浏览下一幅画面。这样调整既能避免幼儿争抢鼠标的现象发生,又能让孩子们安静地自主阅读。
第二次活动
(一)小袋袋导入,激发兴趣。(拉幕功能)
(二)阅读课件《我喜欢》,说说学学。(聚光灯功能)
(三)幼儿自主阅读电子书,了解故事发展。(点击ipad自主阅读)
(四)完整阅读,乐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绘本内容及画面。(再次使用ipad自主阅读)
(五)师幼共讨论,深化主题。
二调——从幼儿的操作出发
活动分析:第一次自主阅读时,因为人手一部ipad,没有出现争抢的现象,大家都能安静地自主阅读,幼儿对ipad里的画面非常新奇,观察每一幅画面也很认真,在集中表达的时候每人都有话可讲,有话想讲。但在完整阅读环节又出现了问题:完整阅读的方法是幼儿手握ipad阅读,教师则在大屏幕上翻书讲述完成师幼共读,这时幼儿仍然是自顾自继续摆弄着自己手中的ipad,几乎没有幼儿关注老师的大屏幕,师幼共读几乎没能实现。
调整改进:小班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还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
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在阅读的过程中两
次运用ipad不符合小班幼儿的操作规律;另外从辅助手段运用的时机来看,幼儿对ipad的关注度远大于老师的引领,教师只有把幼儿的关注度及时转移到大屏幕上,完整阅读的目标才能实现。因此从幼儿的操作情况出发,我们决定对课件的完整阅读部分再次进行调整。
首先,把两次使用ipad阅读改为一次,幼儿再次使用ipad完整阅读电子书的环节调整为看大屏幕集中阅读。同时在集中阅读环节增加媒体链接功能,幼儿说到哪幅图,教师能点击这幅图的放大画面与幼儿共同分析并进行集中练习;另外我们在放大的画面上还增加了一个声音按钮,便于幼儿自主学习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的句式;其次,把PPT阅读课件改为FLASH制作的翻书效果,一页一页的翻页还能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阅读的技能。第三,调整ipad的放置位置,变幼儿抱握为桌面摆放,并用四色小花进行分组,同时在幼儿身上贴上相对应的小花便于幼儿快速找组及操作。
第三次活动
(一)小袋袋导入,激发兴趣。(拉幕功能)
(二)阅读绘本《我喜欢》,说说、学学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1.导读喜欢跑步的情节。(聚光灯功能)
2.幼儿自主阅读电子书,了解故事发展。(点击ipad自主阅读)
3.分享阅读收获并表现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白板隐藏、媒体链接功能)
(三)完整阅读。(电子书)
(四)师幼共讨论,深化主题。
三调——从幼儿的经验出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04,129原版全文
活动分析:经过前面两次课件的调整,在第三次活动中,教师教的轻松,幼儿学得快乐。在让幼儿用“我喜欢……”这一句式创编时遇到了困难,一方面受到经验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受到了电子书的影响,幼儿基本上都是用小袋袋的我喜欢跑步跑跑跑、我喜欢睡觉呼呼呼等句式不断的重复和模仿。如何才能拓展幼儿的经验、让他们大胆讲述不同的我喜欢句式呢?
调整改进:《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初期,他们往往需要依靠具体的思维为支柱,局限性较大,若让他们凭空想象或回忆以往经验有难度。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活动多以游戏为主,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喜欢做的事情很多,如拍球、画画、唱歌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要充分调动幼儿回忆、感知已有经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再现这些情景。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我们对课件的拓展部分进行了调整。先把幼儿喜欢的事情录制下来,并对这些视频进行了后期制作和处理。完成的视频中既有幼儿活动的片段,又有根据这些片段小结的如我喜欢拍球拍拍拍,我喜欢画画刷刷刷等的同步录音,最后我们用媒体链接功能把制作完成的这段视频加入到了白板课件当中。
第四次活动
(一)小袋袋形象导入,激发兴趣。(拉幕功能)
(二)阅读绘本《我喜欢》,说说、学学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1.教师导读画面一:跑步(聚光灯功能)。
教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2.幼儿自主阅读电子书,了解故事发展。(ipad运用)
3.分享阅读收获并表现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隐藏功能、媒体链接功能)
(三)完整阅读,乐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绘本内容及画面。(电子书)
(四)师幼共讨论,深化主题。
1.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2.看视频,拓展经验。(视频“我喜欢”)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在第四次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能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着教学和自主学习,视频的增添为幼儿更好地运用我喜欢句式奠定了基础。教师充分运用了电子白板的巨大功能引领着幼儿,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体验感受,在活动中情绪愉悦,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参与活动;幼儿则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角色模仿中体验快乐、在操作活动中习得技能,整个活动兴致盎然,真正地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三调课件,不仅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的,为语言教学活动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还有效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操作来获得经验,更好地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04,129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