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物理实验来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 周扬

浅析如何利用物理实验来提高教学效率0

摘 要: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利用物理实验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面前展现真实的物理模型,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掌握物理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动手能力,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关键词:物理实验;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07-001

学校的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完成的,教师需要学生通过课堂来掌握其传授的知识,但是由于课时有限,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尽可能的掌握教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成为教师们值得深思的事情了。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完成适量作业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掌握课堂教学知识。文章就主要利用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展开相关的分析。

1.鼓励学生多动手,实现参与带动思考

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利用感官认知来对知识进行获取的,学生在学习某些事情时更倾向于自己亲自尝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兴趣决定着学习上升空间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积极性来适当的进行相关物理思考,让学生在自己亲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掌握,这种趣味性教学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进行《焦耳定律》的教学时,可以事先布置课题,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再进行学生分组,最后总结出影响热量的因素。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探索物理规律

初中的学生正是处在好奇的年龄阶段,这种好奇心会随着事物的刺激惊险度而增加。比如在进行电源短路教学时,简单的讲解其危害时,可能并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可以先进行电器的短路演示,所演示的内容危害性不是很大,在演示电源短路试验前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会目不转睛的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加清楚的了解电源短路的危害性。

3.生活实际与物理实验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物理学习无趣和无用,不能够给予它们更多的荣誉感,与生活现实隔得有些远,这样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因此可以将物理教学与生活现实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动手解决现实中简单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增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更加熟练的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更加专注课堂知识的学习。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较好的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加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4.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研究

两个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选取典型内容,对照班的做法是:按照教材和大纲要求,采用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也要完成演示实验,只是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的要求,将有的演示实验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使学生边学边进行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规律的探究、概念的归纳总结、结论的验证等教学实践中,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仅起主导作用,做好实验指导和思路引导,由学生得出结论。

5.分析总结

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研究前后物理学习兴趣水平测试量表的统计”中可以发现,实验班和对照般的均数有着较大差距,因此可以看出,在实验班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加入课堂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上,最大程度上融入课堂学习。

表2“随堂实验的课时利用情况典型课分析”可知:由于随堂实验小型、灵活,运用方便,可以增加学生实验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占用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有利于学生获取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刻和牢固,同时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训练科学方法,因此随堂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宋京学.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

[2]邓思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1(1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