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实验教学模式 适应新课程发展
作者: 彭卫军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学生比较喜欢实验,如果能抓住学生喜爱实验的心理特征,积极地组织实验教学,将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能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帮助。下面就介绍一下本人在教学中如何开展实验教学的。
关键词:物理课;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08-001
一、改教师演示为学生动手实验活动
学生动手是直接认识物质的一种教学手段,我把教材中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不仅满足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在实验中通过学生的手、脑、口、眼、耳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使学生学的更生动、扎实,内心有满足。如教《令人厌烦的躁声》中的“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部分时,第一年教学时,我采用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分析实验,省去为学生准备找不同材料,又节约了上课时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看起来老师教的轻松,时间利用率高,但学生掌握情况并不好。而在第二年教学中,采用老师和学生一起实验,把闹钟分别放入自己的校服、装闹钟的泡沫盒、自带的塑料袋和香烟的纸箔中时,学生时而静静的听铃声,时而窃窃交流,脸上充满着兴奋与得意,虽然时间比较紧,而且学生的课堂纪律有点乱,但我觉得,课堂结论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学生在参与中培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这点比什么都重要。
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好奇是短暂的,如何激发兴趣?老师需要让学生在多玩中延续培养,有的学生发现这个实验我们班做的,其他班没有做,他的内心更有满足感,无形中为学好物理增加了一个砝码。如果学生觉得学物理有趣,那么记忆的知识点很容易就掌握了,所以有时候有的实验虽然是演示实验,或是可做可不做的实验,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师努力去让学生做了,那么今后学生学习物理将变得主动,学好物理也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二、改教师引导实验为学生摸索实验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验证性实验已不能满足学生对认识的需要,因此将教材中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参与到实验中去。依靠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究,来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而且还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教《变阻器》中的“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部分时,第一次我按照书本请同学观察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如何接?怎么改变电阻?注意观察灯的亮暗等环节。老师布置一步,学生操作一步,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一步步操作,最后顺利、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掌握的也很好。第二次我改为把变阻器先交给学生观察,把看到的东西记下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请同学把变阻器按照自己的想法接入电路,结果是最后能通过调节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灯的亮暗,就算实验成功。在这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讨论、大胆摸索,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大部分学生圆满地完成实验过程,得出完整的结论,
两次都能得出结论,但这两种实验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大不相同,一个是培养学生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学生在教师搀扶下,几乎不犯错误就获得成功;另一个是培养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去摸索,敢于犯错误,让他们在失败中体验学习,纠正自己的认识,让错误成为他们的老师。学生学的更自在,易体现自我价值,验证了那句“学习中犯错误也是种幸福”的感觉。
三、改课堂实验为课外实验活动
有时课堂实验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只能做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做实验,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
如教《气体的压强》时,学生知道了流速与流体压强的关系,但是在介绍生活中的弧圈球和香蕉球时学生不理解,而课堂上虽然讲解了乒乓球和足球怎么旋转的原理,但学生因为没有留意、看到过,很多学生表示不理解。在课堂上完成这个实验又不现实,于是就要求学生在体育课时,请体育老师示范,学生练习体验怎么打弧圈球和踢香蕉球,特别是男生成功完成后相当兴奋,在同学面前炫耀,特有成就感。
通过这些课外的实验,丰富了学生的物理知识,增进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教学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学校拓展到了社会,物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四、改教本器材教学为学生自制器材实验活动
教材有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自制器材完成,这些器材取材于身边熟悉的价廉费旧物品,通过瓶瓶罐罐的拼凑,组装出了自己需要的器材,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消除了他们物理实验研究的神秘和高贵,以及做实验时怕弄坏的心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增进学习的动力。
如教《直流电动机》时,学生对于运用那么广泛,电动机肯定很复杂、很私密。课上演示了电动机,线圈、磁铁、换向器等一堆东西,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领悟。后来指导学生从2.5平的铜芯线里剥出一段铜线,折成一个“几”型,两头刮掉一半绝缘漆,放在一个金属架上,架下放一个磁力较强的磁铁,通电后,转动了起来,学生兴致一下子被提高了。
在实践中我看到,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参与意识很强,课外的兴趣很高,布置的实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主动去做。通过他们的自制器材探究活动,拉近物理理论与生活的距离;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鼓励了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作为实验工具的思想。
五、改教师教学生实验为学生教学生实验
有的学生接受知识比较快,能很好的领会教师的意图。如果能发挥好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发动他们带动去教周围的同学,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传递的知识有时会取得意外的效果。
如在电路初探、欧姆定律、测电功率等实验教学时,总有部分学生向老师报告,说电路不通、灯泡不亮、电表没有示数等问题。而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等老师的被动学习方式,教师也疲于应付。于是我在加强学生主动排除困难,加强个别辅导的同时,还挑选几个小“电工”去“上门”辅导,手把手地教会其他学生,直至理解,几次实践下来,教的学生有了成就感,被教的学生也掌握的不错。
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发现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有了明显提高,课堂上学生走神的少了,课后自觉去研究、探讨物理题目的人多了,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看到他们逐步由好奇转为了兴趣,我为他们慢慢踏进自主学习物理的大门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