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舞台
作者: 王利华摘 要: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已迫在眉捷。怎样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增强实施课改的新理念、新课标精神,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教法已摆在教学一线教师面前。
关键词:化学教学; 自主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16-002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多元、开放的知识,从而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就此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拙见。
一、营造宽松气氛,培养探究意识
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积极的倡导并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与教师相互讨论及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养成探究意识的基础。
例如在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
(如右图所示)教材上是先把广口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然后再做实验。最后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为此有的同学提出异议:“既然我们要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我们并不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为什么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先把广口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呢?分成八等份、十等份不行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我非常吃惊,我高度的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究的精神,同时我也号召同学先做实验,然后再测量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占整个广口瓶的几分之几。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我又适时的对学生加以点拔,设置了如下问题:①红磷为什么要过量?②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大约是1/5?剩余的气体有哪些性质?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同,同学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在这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和在这样问题的设置下,学生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激活,个性得以张扬,探究力得以有效培养。
二、创设多样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其一要通过多样化的情景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人格;其二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1.培养探究人格
在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适当讲述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介绍当今世界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化学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环保、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2.培养好奇心,强化探究欲
好奇心是形成探究欲的一个基本要素。而探究欲的不断强化又为学生产生好奇心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例如,学习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如右图:理论上氧气的体积与氢气的体积比应该是1:2。而实际上细心的同学发现并不是1:2,而是略大于这个数值。这一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让同学们在课后去查一下氢气与氧气的溶解性表,结果发现氢气的溶解性远远小于氧气的溶解性,答案也就自然得出了。
三、灵活结合教材,培养探究能力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载体。因此如何灵活运用教材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培养想像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像力对于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CH4燃烧的焰色时联想H2、CO燃烧的火焰也是蓝色;讲到镁的性质实验时,联想到金属铝是否也和镁一样具有相同的性质?讲到硬水的软化时,联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联想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运用和迁移。
(2)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如讲到用а粒子轰击金箔时这样的实验时,在用CAI课件模拟的时候,鼓励学生猜想为什么会出现如投影仪上а粒子所示的三种运动现象?讲到原子的结构时,为什么电子受到核的吸引,不掉进原子核内,而在核周围不停地高速运动。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猜想和质疑,老师要加以肯定、称赞和鼓励。
2.培养探究性思维
探究性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例如,将一个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氯化氢气体,然后向罐内注入水,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一般学生只分析到氯化氢溶于水后罐内压强减小,最后得出一个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而忽视了容器本身“铝”与氯化氢水溶液盐酸会发生反应最后会生成氢气,因此漏了“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的现象”。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实现探究的桥梁。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要让学生有体验的过程。
例如碳酸钠、盐酸、氢氧化钡这三种溶液都是无色的,不用其它试剂怎样将它们区别出来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两两混合,看产生的现象进行判断。如把三种物质分别编号,然后将其两两混合,按下表进行实验:
编号 ① ② ③
① ---- 白色↓ 气泡↑
② 白色↓ ---- 无现象
③ 气泡↑ 无现象 ----
由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及物质的性质,则可推出结论:
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给学生留有“空白”和“开发区”,要让学生沿着知识的原点摸索知识的生长点,要让学生去探究、去创新,锤炼他们的创造力、实践力,使学生从探究活动中领略成功的乐趣。
探究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探究型人才的前提,我想“解放孩子们的学习,就应该使之会学习、会探究”,就要让他们的双手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的眼睛在课堂上能够亮起来,让他们的嘴巴在课堂上能够响起来!只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开放的教学理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探究型人才来。
参考文献:
[1]杨凌峰.提高探究式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2006.6
[2]王祖浩.化学新课程中的探究,2003,4
[3]普通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6,14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