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让学生快乐成长
作者: 张晓东摘 要:学者谭维智说:“教学不是工艺,而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语文教学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开启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智慧的课堂里快乐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 智慧课堂; 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51-001
一、诗化心灵,享受教育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人都成为幸福的人。如果说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那童心就是一首动人的诗:诗中洋溢着童真和动感,充盈着智慧和激情。儿童天生就有诗人的资质,儿童虽然没有成人的语言,但上帝给了儿童最初的灵性和神性,他们能看见被世俗遮蔽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把诗歌融入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大量古诗及儿童诗的基础上,款款步入诗意的语文殿堂,走进诗化的童年时光。我的做法是每周做到“三个一”。
每周赏析一首诗。由教师事先整理好一篇学生喜爱的诗歌,带领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激发他们读诗的积极性。
每周诵读一首诗。要求学生课外搜集一首诗,摘抄在自己的《采蜜集》上,自由诵读、品味、积累。
每周创作一首诗。让学生每周尝试写一首小诗,可长可短,不追求形式和意境,只要能抒发出学生真实的情感,就是一首好诗,写好后记在每人的“酿蜜集”上。
我在班级板报上开辟两个专栏:“佳作欣赏栏”和“小荷绽放栏”,分别把学生本周搜集的最佳诗歌和自己创作的最好作品在上面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欣赏。在班级成立了“小诗人”兴趣小组社,编印了“诗与童年”小报,创设了浓郁的诗的氛围,让学生在欣赏与尝试中进入诗的意境,体验诗情、感受诗趣、领悟诗旨。学生的心灵诗化了,素养提高了,精神升华了,整个童年都会浸润在幸福之中。
二、学会学习,体验智慧的魅力
新课改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只有受到思维的挑战,感受到智慧的魅力,领悟到学习的方法,才会乐此不疲地去探索,这样的学习才是发展性学习,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我注意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独立去设计“学案”,课堂上根据“学案”自主探究。教师不再以僵化的教案统治课堂,而是设计“导学方案”。课堂上,教师以“学案”为中介进行引导和点拨,学生以“学案”为载体自主探究,使学生逐步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生的“学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搜集信息。让学生课前广泛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以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扩展知识背景。
2.自主定向。在学习之前,学生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明确学习目标,既要掌握共性目标,又要提炼个性目标。
3.主动质疑。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质疑。
4、积极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独特的选择。
5.互动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引导交流和汇报学习成果。让学生在交流和展示中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评价,达到资源共享、精神共振,动态生成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思考的过程和方法。
6.自我创造。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特点和自身实际开展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内化文本内涵,提高语文素养,张扬个性品质,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慢慢地发生了改变,资料让学生自己搜集,目标让学生自己确定,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文本让学生自己阅读,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道理让学生自己感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师由主宰者变为引导着,由灌输者变为参与者。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的乐园,探索的沃土。
三、放飞个性,感受创造的快乐
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尊重人、赏识人、培养人,其重点是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独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语文教学就是要解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充满灵性的感悟,充满激情地创造,富有个性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尽情地感受创造的快乐。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练习6中的一组成语:“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江山如画,鱼米之乡”时,就改变了传统的读背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各自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结果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得生趣盎然,卓有成效。有的声情并茂的朗读,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把它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突出了优美的意境;有的把它画成一幅美丽的“江南秋夜图”,给人以无穷的美感;有的把它整合成一组巧妙的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的把它写成一段生动有趣的广告词。孩子们个性化的学习,使枯燥的教材活起来,沉闷的课堂动起来,尘封的心灵亮起来,语文教学成了个性飞扬的舞台,成了潜能迸发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构建智慧灵性的课堂,让学生快乐幸福地成长,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幸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