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课堂“小组讨论”中渗透情感因素
作者: 李月芹摘 要:英语课堂“小组讨论”是提高英语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小组讨论”和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又密不可分,讨论伴随着交流、情感、态度、价值等诸多要素的发生。因此,在“小组讨论”中,需不时渗透情感因素。
关键词:英语课堂; 小组讨论; 情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66-001
一、小组讨论与情感因素的相互关系
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激情和热情。
1.小组讨论需要情感因素的适时关照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小组讨论能让他们用英语与同学聊天,形式活泼;小组讨论能够开阔大家的视野;小组讨论让他们取长补短,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小组讨论能够帮助他们培养组织、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实践表明,“小组讨论”需要在恰如其分的情感场中才能真正发挥实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良好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彰显自我价值。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陷入高度焦虑而不能自拔的学习者最终只能放弃学习,如果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在乐观的心态下,在自信心的引领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焦虑心理,则能够使讨论价值最大化。
第二,“小组讨论”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激发思维碰撞,讨论催生观点产生,讨论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情感反过来又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拥有积极的态度和认真精神,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处于充分的活跃状态。
第三,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依赖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尊心(self-esteem)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自尊就是学习者对自身价值的认可、识别以及评价。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成功体验能激励进一步的成功;而屡次的失败会逐渐损坏学习者的自尊,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
2.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小组讨论的影响
良好的情感因素则对小组讨论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成就感是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的动力;培养自信心对小组讨论很重要;尊重别人会对小组讨论有很好的作用。
第二,良好的同学关系则对讨论的进程以及最终的目标达成起着润滑剂的作用。成员之间的水平有差异,个性有不同,但若能建立良好的共享关系,以情感为纽带,以合作为主轴,以“大鱼带小鱼”式的合作分享来促进学习。
第三,人们的参与意识与小组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有关。在小组讨论中,如果小组成员之间彼此了解,那么他们之间的讨论会很轻松、愉快。所以需建立一种合作—分享—对话式的关系,从而将小组成员拧成一股绳。
二、在小组讨论中渗透情感元素的方法
实践表明:老师的友好、耐心、自信、宽容、幽默、乐观和富有激情会提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性;老师的身体语言如点头、微笑、鼓励的表情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经常采用情感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创造宽松环境使学生享受讨论乐趣
在讨论中,教师应当营造—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内驱力和自信心,使学生轻松开口说英语。为此,教师可预先确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提前布置有关听力或阅读内容,学生在其熟悉的材料和丰富的背景知识铺垫下,更能激发强烈的参与欲望和兴趣。同时,要使参与者时刻感觉其他人更关注的是他自己在说什么,而不是另一个人在说什么;提醒每一个人,不要等到最佳时刻再说,应立即投入,问简单的问题,举明显的例子,为讨论的持续进行分担起他的责任。总之,一场好的讨论要的不是一群“才华横溢”的参与者,而是一群稳定的参与者。讨论的目的不是通过讨论而得到一个确切的结论,而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机会创造练习口语的良好环境、公平参与的机会。
2.适时给学生“搭把手”
在小组讨论中,流利与准确对于学生来说都很重要,过多或过少的纠正均不合适。不同学生心理特点各异,如果教师纠错方式、方法得当,无疑会对学生的求知欲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反之,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产生畏惧外语学习的心理。对于口语中的语音错误,如果不影响交际,不必占用太长时间一一纠正。对普遍存在的发音错误,可以集中时间统一指导。对于出现的语法错误,如果对交际影响不大,可以不必纠正,或者可以采用同伴纠错或自我纠错方法。词汇错误常常使人不知所言,直接影响了要表达的意思,教师要等学生表达完之后,再进行纠正。
3.灵活转变角色
在小组讨论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平等的合作者与组织者。对有些话题,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实际经验就可解决,不须准备;有些话题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归纳,即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此类话题须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学生准备过程中,应合理地组织教学,淡化师道尊严,平等地与学生一起获取相关信息,如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建议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并参与学生的一些活动,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分工合作交流、归纳材料,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出结论。
在小组讨论活动结束时,教师要成为有效的评价者与促进者。在评价中,既要有明确的标准,又要真正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同时需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知识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语言锻炼培养其语言的综合技能,奠定其更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2]王艳秋.谈“小组讨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
[3]周松.课堂小组讨论中教师话语的深层透视[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