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同行,共同提升网络信息搜索能力

作者: 季学飞

摘 要:实践表明,在教师引导、家庭配合下,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增强,为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教师、学生甚至家长也在共同实践中,都获得了真正的成长。

关键词:教师与学生; 信息搜索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95-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只要有学习和活动的资料准备和课外拓展的要求,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搜索,而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现状如何呢?真实的现象是这样的:

一、高铁拖牛车——查阅速度差别大

学生搜索操作熟练程度和速度差异,用高铁列车和牛车作譬喻亦不为过。例如五年级某班查找《大海中永生》中伟人邓小平的功绩,25%的学生能够在2分钟内查到百度百科,选择资料下载保存,另外22%的学生5分钟还没有进入搜索状态,更多的学生没有选取合适的网页内容。值得关注的是,五年级部分班级学生的熟练程度超过了六年级学生。

二、沧海得一粟——搜索内容常雷同

据调查,在搜索《麋鹿》学习辅助资料的一次练习中,六年级某班98%的学生运用“百度”搜索引擎,63%的学生搜索图片,24%的学生搜索网页类型的文字资料,几名尝试浏览文库,只有一名学生选择了视频搜索,但无法下载保存。没有学生搜索MP3等音频,也没有学生想到帮老师搜索课件和文档类资料。内容雷同,形式单一,相似重复的资料难以让学生形成互补交流的动力。

三、链接有歧路——面对选择藏陷阱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上网搜索信息的思路经常被一些意外链接打断。例如,老师带领学生到网络教室练习查《三亚落日》的图片等资料,结果有某些网游的入口页面跳出,更有让师生惊讶、尴尬的画面闪烁,使得学生面对庞杂内容、病毒警告难以选择决断。怎样搜寻才能既对学习有所支持,又拒绝陷阱和不良诱惑,成了让家长教师和学生面对网络搜索产生两难困境的难言之痛。

根据调查得知,学生练习搜索机会少,教师、家长代劳多多,缺乏有效指导,上网也受家长管制而难以提高。有鉴于此,学校在提升师生网络搜索能力方面,进行了操作层面的可行性研究,并在实践中也探索了一些做法付诸校内实施:

一、先“学”后“整”,校本培训提升搜索能力

1.打造整合平台,为教师积极运用搜索提供原动力。学校结合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和数字化校园的契机,把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纳入教师校本培训重要组成部分,并把班级网页管理和科任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作为教科研的内容进行考核。在教育网上申请个人博客,校内展评,强化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运用,并通过制度保证引导教师为学科整合、资源共享做准备,为教师和学生主动提高网页搜索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2.提升教师能力,为学生积极遨游网络提供技术支持。许多公开课、研讨课和常态课表明:运用网络资源越多的教师,要求学生使用网络搜索的频率也越高,而且指导更细致。加强网络资源获取工具使用的技巧点拨,指导科任教师学习FlashSaver、冰点文档下载器、硕鼠视频下载器等抓取网上Flash等信息的工具,使用QQ影音的截取功能方便的实现视频的截取,实现课件所需视频的简单编辑,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必然为学生搜索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任务驱动的机会。

二、能“分”会“合”,主题项目分学科共建

1.见缝插针,分层要求。以前信息技术课前几分钟都是用来练习打字,有些枯燥乏味。现在把文字输入和网页搜索整合起来,练习搜索不同学科的预习资料,并提出不同要求,根据需要,自主搜索。例如下载《长江之歌》中长江的文字资料,下载《广玉兰》四种形态的花朵图片,下载《二泉映月》等音乐共同欣赏,还有“收藏”无法下载内容的网址以备选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搜索能力水涨船高。

2.围绕主题,分工合作。学生校内上机机会少,只有分工搜索才能使得搜索所得有交流互补的空间,避免重复劳动。以小组为单位分担不同学科和不同课题内容,围绕一个主题为宜,可以是《钱学森》的文章背景或人物介绍,可以是数学统计的表格和统计图,可以是科学课的《自然界的水》一个单元的内容。分工还需要教师引导,才能有效合作,我们以同桌和四人小组作为搜索任务和能力提高的评价单位,建立信息技术学习小组,促进学生良好合作关系的形成。

3.分类上传,形成专题。各班有班级网站学科专栏,每个学生充分利用会员资格上传资料。把比较的过程变成优选信息和学习借鉴的过程,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加强了交流,学生搜索的资料有了一个集中展示的空间。每个学生有效的搜索劳动成果都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认可,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继续为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优的背景资料。班级网管,负责各项资料的整理和整合,最终建立一个新的学习展示专栏或者专题学习网站。

三、有“效”更“佳”,亲子评价助推自主发展

1.学校着力发展评价,学生获得成就的“笑”使搜索能力培养更为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搜索过程重在即时评价,坚定学生克服困难搜索素材完成综合性作品的信心。用班级网页专栏展示和专题网站展示的方式让同学欣赏回复。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认识自我成长尚有不足,寻找“发展点”;在同学的相互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彼此的“闪光点”;通过校讯通等方式引导家长参与评价,把握孩子的“变化点”。还通过搜索能力测试和比赛等方式,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搜索能力的发展状况。

2.提倡“家”庭亲子搜索,共享更“佳”搜索过程和成果

将网络搜索行为向家庭延伸,让家庭成人与孩子一起上网搜索学习资料。从搜索的内容来看,可以是学校的预习作业要求,更可以是学生或家庭感兴趣的话题。从搜索的形式上看,可以是家长示范搜索过程,也可以是孩子演示给家长看,还可以是孩子和家长共同遨游因特网,一起探索需要的资料。从搜索实践效果看,家长给学生的支持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家长和学生均不必担心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倾向,特别重要的是大人与孩子一起享受了这个过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