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与“方圆”

作者: 蔡园园

摘 要: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在日常话语中,“规矩”代表了人们行事的规范和衡量事情是非成败的尺度,“方圆”则代表了成功。“方圆”是目的,而“规矩”则是手段。在众人的眼里,连起码的规矩都不懂的人,如何能成就大事!在幼儿园里,“规矩”即各种常规。

关键词:规矩; 方圆; 班级常规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15-001

一、“规矩”到底由谁来定

幼儿生活在班集体中,就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班集体就难以为继,这似乎是天经地义、无可辩驳的。但是,我们应该审视一下是谁在制定规则,由谁来制定规则谁应该遵守规则的确不是一回事。

小班教师经常说:“小班是建立常规的时期。”这话意味着什么?谁是常规的“建立”者?这与常规制定者有何区别?

在教师看来,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小班是他形成常规的阶段。而对于从暑假归来的孩子,9月则是他巩固常规的阶段。当教师说“现在还没有建立起常规”时,意思是说,幼儿还不具备规则意识,还不能自觉遵守常规。可见,幼儿“建立”常规在老师那里被理解为接受规则约束的过程。在教师的心目中,幼儿本来是没有常规的,然而进入了幼儿园,或者刚从漫长的假期归来,重新回到集体中,必须有常规。常规本身是存在着的,是已经制定好了的,在教师那里早已有了,只不过有待幼儿“建立”。班级常规的制定者与建立者是不同的。制定者主要是幼儿园的领导及教师,而建立者则是幼儿。当幼儿能遵守常规而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强调与督促时,意味着幼儿已“建立”了常规。

其实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当地让幼儿(特别是中大班)参与制定规则呢?相信幼儿更能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二、“规矩”如何培养

为了培养幼儿常规,教师采用了多种训练途径。但有时孩子一兴奋起来就“忘乎所以”,也就忘记了规则。教师要顾及预设秩序的“正常”运转,自然要强调规则,于是冲突就产生了。在班级生活中,一旦发生冲突,教师首先关注的是规则与纪律,而不是幼儿的需要或情绪、情感状态。在教师的大力监控下,这种冲突往往不是以外显的行为方式爆发出来,因为幼儿在冲突中往往是妥协者、屈服者;幼儿将自己的兴奋点降下来,把自己的冲动压制住,这样,原本紧张的气氛就得到了缓和,冲突也就自行了结,常规从而得到了维持。但另一方面,教师在强调常规的同时,一方面将她亲手培养起来的幼儿的兴趣熄灭掉了。在常规建设过程中,幼儿的热情之举经常被阻止。

在班级生活中,常规建设不仅仅意味着训练,而且意味着磨练。因为在教师的监督与控制下,在教师的反复要求与强制性的干预下,幼儿必须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冲动,他要牺牲自己的兴趣与愿望,并经历这些自发的兴趣、愿望、情感与外在的规范要求相“搏斗”所带来的痛苦。在那些被称为“特别不守纪律”的孩子当中,有的因被教师惩罚不能去户外玩而哭叫;有的被送到小小班“学习”;有的被教师当众点名批评;更多的则被“揪”出来到办公室“受教育”。我曾问过一些孩子:“你怕老师批评吗?”他们回答:“怕的!”对教师批评的感受则是“老师说我坏,小朋友也说我坏,不跟我玩”;而有的孩子则说:“不怕!”可能教师会认为他们没有羞耻感,但或许他们已经被磨练得没有“羞耻感”了。

如此看来,我们在培养常规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要注意因人而宜,注重个体的差异性,真正做到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绪与需要。

三、常规管理的风采

教师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的时候,虽然教师也想避免过于严厉,但苦于没有良策,而又不得不搞好常规,于是只有靠严厉了。教师认为有必要采取严厉的手段来压一压孩子的“野性”,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往往要借助于批评与惩罚。对于幼儿违反常规的行为,教师往往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焦虑与反感情绪,于是批评与惩罚随之而来。对此,幼儿也能感受得到,幼儿会说:“老师脸色难看。”“老师在生气。”“老师对我发脾气,不喜欢我”等。幼儿由此学会了揣测教师,知道什么能使教师高兴,同时还能使自己得到表扬;什么会使教师生气,避免教师生气从而也使自己逃避惩罚。

但如果教师在管理班级生活时,缺乏民主、艺术的方式,特别是自身人格的力量,而只是一味地依靠奖惩,使幼儿时刻感受到严厉,这样难免会使幼儿受到伤害。

四、“规矩”与“方圆”的逻辑

为了成就“方圆”,也为了适应充满各种“规矩”的班级生活,幼儿在行动时征询教师同意,不擅自表现与突出自己,最好不要与众不同。这样,幼儿学会了守规矩,懂规矩,并懂得如何做一个受教师欢迎的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也学会了“揣度”老师。

然而“规矩”不一定成就“方圆”。幼儿也从班级规则中学到了“方圆”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一定符合规则预先设定的目的,换言之,幼儿学到了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甚至与成人的期望截然相反的东西。为了赢得表扬,逃避惩罚,幼儿学会了迎合、伪装、迂回与讨价还价,一些幼儿则学会了顶撞规则。教师无意间教会了幼儿这些“方圆”以外的东西,而教会幼儿这些东西的,不是别的,而是教师对待规则的态度,一种“规则至上”的态度。这也预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矩与方圆之间也存在着冲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幼儿总在以自己的方式适应着班级生活的常规。幼儿有着天生的学习才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