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卫生保健教育

作者: 姚群英 翟巧相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贯穿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卫生保健观念,坚定终身体育锻炼的信念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卫生保健; 体育教学; 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63-001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下,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运用适当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和体育兴趣的组织教育的过程。体育与卫生保健教育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一、体育教学中加强卫生保健教育的必要性

1.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职学生大都是15岁-18岁的未成年人,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易于受到社会不良习气和各种传染疾病的侵害。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他们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的各种特征,以及这一阶段锻炼应注意的事项,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中职学生卫生保健意识薄弱

中职学生身体正处于成长期,他们认为疾病离自己太遥远了,所以卫生保健意识薄弱。但是据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与2000年相比,我国大、中、小学生各年龄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所上升;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中职学生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的机会逐渐减少,上网、看电视、吸烟、酗酒,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很多学生没有疾病,但没有力气和精神,做事拖拖沓沓。

3.中职学生卫生保健知识的匮乏

目前国内学校教育过程中,卫生保健教育可以说几乎没有。如打羽毛球,乒乓球等都是单侧肢体在运动,久而久之就形成单侧肢体力量等方面悬殊,甚至形成肢体变化;学生在运动后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运动后立刻停下来,坐在地上休息;运动后立刻去冲洗冷水澡或热水澡,立刻喝冰冷的饮料;天冷时运动不注意保暖等不良习惯;踝关节扭伤时,用力揉搓或用热水敷,这些行为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后果。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向学生渗透卫生保健知识

1.通过理论课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知识

中职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而对于身体、心理各方面的了解都很模糊,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引导:

1.1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人体生理构造、个体系统的简单结构和功能,提高对自身的认识。

1.2教会学生一些常见病的防治,教育学生预防各种流行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让学生知道哪些为传染病,以及传染病的传染方法和预防的基本知识,从而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1.3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主要包括饮食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重视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等方面的教育以及体育活动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简单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加强体育实践课中卫生保健的教育,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通过实践课渗透卫生保健知识

体育课是学生身体最直接的运动方式,体育教师除了必要的上课程序,要利用一切时机向学生进行卫生保健教育。

在体育课中,通过各个环节向学生灌输卫生保健知识:

2.1在课的开始部分,贯彻课的常规,强调学生的服装和鞋必须舒适、便于活动,不带可能伤害身体的锐利物品上课,如牛仔裤、裙子、皮鞋、首饰、指甲要剪短等。

2.2在课的准备部分,有的学生不喜欢做准备活动,喜欢直接进入运动状态,这时要向学生讲明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他们只有做好准备活动,才能使身体的肌肉、韧带、内脏、器官等都进入最佳状态。

2.3在课的基本部分,集合时,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及时进行讲解。例如进行长跑教学时,在长跑当中出现的如“极点”、肌肉酸痛等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现象的出现,教会学生处理这些现象的方法,克服困难,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在练习过程中重视安全教育,教会学生自我保护,不随意打闹,掌握自我监督,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各种身体练习,提高课的质量。

2.4在课的结束部分,运动结束后,学会放松整理活动,调整呼吸,平静身心,让身体尽量恢复到课前状态。

三、体育教学中加强卫生保健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普及科学的锻炼知识

中专院校体育教学应该进行较大程度的调整,不应再强调各项目的达标与否,而旨在培养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不管学校怎么开展体育运动,只要达到标准就合格。学校体育课该上什么,可以根据本地区气候、资源以及学校自身教学特点来自由安排。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注意实用性,选一些大家喜欢,也是他们将来需要的内容,例如韵律操、武术、球类等。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渗透体育人文学、运动人体学、健康教育学等内容。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增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提高体育课的教育意义和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其次,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新颖化

在教学方法上,要强调趣味性,让每个学生围绕着自己的趣味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发展能力的直接动力。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严格的学习计划,同时根据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分组,区别对待,避免不合理的体育运动给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让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在运动中逐步树立起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常华.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J]机械职业教育,2006(06)

[2]韩佳.体育教学应将体育卫生保健教育贯穿始终[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3]罗秉广.体育教学中贯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