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踢开文言教学高效门
作者: 陈武强摘 要:文言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围绕文言教学实际,从“名正言顺”“‘读’占鳌头”,“课堂秀秀”“共性教学”,“文言迁移”等着手,以期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建设新课标所言“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关键词:文言教学; 名正言顺; “读”占鳌头; 课堂秀秀; 共性教学; 文言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43-001
文言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为什么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多个年头了,语文却依然处境尴尬,而文言教学这块“世袭领地”更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苦、累、差、慢,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笔者以为,造成今日文言教学现状的原因不外有三:其一,学生普遍存在懒散的现象,对文言文尤其“感冒”——不想学,学无用;其二,时至今日,诸多文言教学还是教师“碎尸万段”“嚼烂了喂”的“一言堂”,还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满堂灌——想学,却无味;其三,“一怕文言文,二怕白话文,三怕周树人”,在学生们戏谑的语文“三大难”中,文言文以难度系数最高而荣登榜首——想学,却不好(hǎo)学。
要想从根本上“疗治”文言教学的“痼疾”,笔者以为,当找到源头活水,打出一套文言教学的组合拳才行。
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当务之急应是给文言文正名。
笔者以为:文言文就是古人用书面文言的形式把自己的思想或情感传达给现代人的一种载体。倘若师生们能够看到这些,便可以明白: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不在语言,而在文化;不在于培养高智商低素质的“奴才”,而在于培养较高道德素质的“文化人”。倘若师生们能够看到这一些,许多问题便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又何愁文言无用,无趣?何愁学生不想学?何愁文言放不开的“一言堂”与“满堂灌”呢?
二、“读”占鳌头,将阅读进行到底
反复地、大声地诵读是咱语文学习的“传家宝”,是最传统、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任何语言都是在反复运用中得到巩固的,文言文尤其如此,何况它又音韵和谐、意蕴悠久、篇幅短小且便于记诵?文言文的美是读出来的,文言文的语感是读出来的,对古汉语的用词、造句及特殊的表达习惯,对情节的梳理、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情感思想的濡染亦然。
然而,话虽如此,正确诵读却绝不是一件易事。首先是读准。其次,读准之后,当求熟读,因此,建议放慢速度,边读边悟,熟悉了再由慢变快;同时建议开口朗声诵读,越大声效果越佳。
与此同时,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朗诵成果,建议每当记忆快要忘却之时,便及时给予有效地复习巩固。因此,学好文言别无出路,老老实实诵读是捷径。音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意不达;意不达则无所成。只有先在朗读中正音,在正音中认字,进而准确断句,才能确保反复记忆的准确性,并促使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发生转化;倘若没有前面层层的保障,一旦反复的是错误的记忆,那就比不努力带来的后果还要严重了。
三、课堂秀秀,扬长补短增效益
文言文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文言知识,可以是叙事技巧,可以是人物思想或情感等,面面俱到的教学,只是把学生变成了盛知识的容器,最终也只能走马观花教不透。同时,教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天花乱坠,而学生却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教学又何来效率可言呢?
其实,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再大胆一些,创新地使用教材,一节课集中突破一个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教来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导学案”,借助工具书去读去悟,教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即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先贤孔子说的就是这个理。
四、共性教学,教以规律性东西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文言自然逐渐升温。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文言文的确不好(hǎo)学!尽管学生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但与初中相对轻松简易相比,高中古文各方面要求都有所提高,如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难点不好突破;又如受制于单元教学要求,造成文言教学的支离破碎。
针对这样不好(hǎo)学的文言文,我们又该如何维持住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与热情呢?笔者以为,对课堂紧要处或疑难处的指导与点拨,不妨酣畅淋漓地采用共性教学。
其一,及时补充普遍存在的文言语法漏洞。
其二,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归纳共性,发现规律。
其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有效实施文体教学。
其四,熟悉文言阅读题型,授予解题套路。
五、文言迁移,提升文言文功力。
虽说知识要靠学习和积累,而能力的形成则须经长期训练习得;但俗话又言“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最终都是通过考试得到体现。且不说家长很现实,学生很现实,没有一丝甜头,终究是走不远的;倘若不能拿出一个像样的成绩,所谓的“文言文学习功力”、“先进的文言教法”、“新课标教学”等恐怕也要胎死腹中。
如何才能实现高效的文言迁移,提升文言的功力呢?笔者以为,学与用是相辅相成的,常用就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因此,要学好文言文,笔者以为教师还是要恰当布置作业,对文本掘深探究,同时把学生引向课外。
文言迁移,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搞好了,可以再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和热情;搞不好的话,便是拖累,很可能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一炬。正所谓:“有实力,才有魅力。”好的文言教法,当让学生多多品尝胜利的果实,多享受成功的快感,而非失败的心伤。课堂有限,迁移无限!
文言是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面对当今不尽如人意的文言教学现状,笔者以为,解决问题的钥匙还是落在老师手里。突破文言文教学,要从根本抓起,打出一套组合拳。只有当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身体力行”,充分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言学习氛围,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文言兴趣,进而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起到丰富滋养现代国人精神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近十年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浅薄认识,希望能给予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一点帮助。笔者坚信,在全体语文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春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