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美术教育 陶冶学生情操

作者: 刘志刚

摘 要:在当前多元文化环境下,尤其是视觉文化泛滥的现实环境中,青少年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乡土文化却采取漠视或鄙薄的态度。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乡土文化,培养学生乡土文化的认同,进而培养乡土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土美术教育; 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15-001

乡土美术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它的学科跨度大、操作性强,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由于多元化教育是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向学生开展地方乡土美术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接触不同地域、社区的美术文化,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乡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乡土情怀。

一、美术教育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更加贴近生活,尊重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

从生理学角度考虑,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他们来说,以生活背景的渗透为基础的、全面综合的视觉审美文化教育体系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

2.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当前世界美术教育呈现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关注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主张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个地区、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民俗风情,结合乡土资源,各地学校的美术教育能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与活动内容,让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物质形态,在儿童手、眼、脑协调运作的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3.有利于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乡土情怀与民族认同感

挖掘乡土资源,就是把富有乡土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让他们通过生动直观的器物、建筑和艺术品受到感染,认识到家乡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感受到家乡人民用聪明的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进而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有利于降低教育成本,增加美术教育效益

乡土资源是可以重生的资源,是最省钱的资源,同时也是最自然、最原始的资源,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易得的自然材料,使幼儿的活动也更丰富,更有地方特色。因此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能降低学习成本,减轻学校和家庭的负担,使得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程度大大提高,尤其能让更多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享受优质的美术教育。

5.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品位

北方有山,南方有水,中国辽阔的地域和多民族形成了丰富的地区文化和民俗风情,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就会把浓郁的地方特色带入学校,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开放教学过程,满足学生需要

1.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美术根植于生活。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这些事物为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察家乡之变,激发乡情

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家乡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台台现代化的播种机、收割机挺进农田;一个个养殖场、蔬菜大棚等,这些都是现代新农村的亮丽风景线。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通过观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到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此时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

总之,广阔的家乡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采的内心世界。

三、探究教法,开辟新天地

1.组织“生态游”,开放主阵地

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但需要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

2.活用各媒材,开拓表现法

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而新课标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因此我们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

3.探索综合课,能力多元化

综合实践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理念,整合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实践学习,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也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请民间艺人做孩子们的辅导老师

在家乡有许多的民间艺人,这是我们开展乡土美术非常好的一个资源,所以在课外老师和孩子一起积极争取邀请他们来做我们的辅导老师,他们有的是做蓝印花布的,有的是竹刻的,有的是做工艺品的。通过教学,孩子们学会了做很多的东西,如布贴画、简单的蓝印花布、生肖等工艺品。这些纯朴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乡土美术创造了生活和美,反过来生活和美促进乡土美术的发展,正是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使乡土美术带有朴素浓厚的生活气息。

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家乡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家乡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使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热爱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大面积的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