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有效作业的设计

作者: 万从银

摘 要: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最经常性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用来检查、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本文通过对目前初中学生物理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从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特点,探究了有效的物理作业设计的途径,从而产生“负担轻收获大”的作业效应。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作业; 调查;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19-001

一、目前初中学生物理作业现状的调查

1.“题海战术”现象严重

每门科目的教师都会布置一定量的作业,那么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就很多了,作业一多,学生做作业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了,而且当布置的作业毫无吸引力又有一定难度时,就很少有学生有耐心和毅力去认真完成,多数学生会迫于教师、家长的压力,随便做做、抄抄交差了事,有的甚至干脆不做,任凭处置。

2.作业“无设计”现象突出

作业模式单一,内容一致,无层次性,让所有学生做相同的作业,这些局限于书本、拘泥于算练的作业,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个体的需要,也不适合每一个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发展,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物理整体素质的提高。

3.家庭方面的教育奇缺

家长的文化水准一般,有的甚至很低,不少家庭父亲常年忙于生计在外奔波,母亲麻将扑克美容跳舞忙得不亦乐乎,这是许多家庭的共同特点。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我们的孩子要获得来自家庭方面的文化辅导几乎为零。通过调查发现,74%的学生在自己学习上有困难时没有人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所以作业情况较差,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有效的作业设计

1.趣味性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形式与内容的趣味性与新鲜度。将枯燥、单调的知识融于一个个生动情境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中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2.实践性

在学习《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之前,笔者就布置了完成课本实验活动的任务。同学们兴致盎然,积极投入,反复实验,认真揣摩,实验出现的“离奇”现象,尤其“吹气球”实验的失败,更是激起了学生潜在的斗志,不断地交流、探讨,不时地向老师请教。第二天,笔者趁热打铁,又布置了用一只玻璃杯和两根吸管制作“口吹喷雾器”的实验活动,同学们的那种热情那种精神,无法遏制令人妒忌。没有经过老师在台上认真讲课学生在台下专心听讲的严肃课堂,同学们也轻轻松松节时高效地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动手能力,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造就了战胜困难、经受挫折的思维品质。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远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鲜活得多,深刻得多。魏书生的教学是以“自学派”闻名的,其实我们亦能。

3.层次性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物理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学生又是不同的个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应当有层次性。这为我们开展研究学生作业的层次性提供了依据。有层次的作业设置,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使其个性充分的发展,成为全面发展并有特长的新型人才。

4.开放性

4.1想象型作业。“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设计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例如,“神七”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学生很感兴趣,可开展“假如失去重力,人类如何生活?”的讨论,或写一篇小论文。水在4℃时密度最大,可组织学生讨论“假如没有水的反常膨胀,结冰将会从何处开始?这会对人类的生活有何影响?”

4.2阅读型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可建议学生收集报刊、科普资料,或指导学生点击相应的网站查询资料,让学生认真阅读,仔细分析,相互交流,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3实验型作业。让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进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凸显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4户外型作业。通过考察科技馆、博物馆、植物园、自然保护区、污水处理厂等,结合课程知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组任选一个主题,进行观察、调查、研究并写出实践报告。或者跟随家长外出旅游,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生活化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生活是学习物理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化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从物理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寻求解决的方法,体验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作业是课程资源的动态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各种各样、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作业形式。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在作业设计上多花一番心思,那必然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从中获得较为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交流,实现更加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

[2]赵石屏.练习量有效练习重复度,中国教育学刊,2001.3

[3]姚利民.有效的家庭作业策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 6

[4]束仁龙.略论初中生课外作业的配置原则, 池州师专学报,2001. 4

[5]杨 宁.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角度看家庭作业, 课程教材教法,2004. 11

本文荣获2010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师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