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作业设计思路 让数学作业更出彩

作者: 圣红星

摘 要:新课改在我国各地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数学学科仍部分存在多做多练、搞题海战、学生疲于应付,出现了“数量多”“过程假”“效果差”的情况,作业低效甚至无效,使课业负担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激趣; 生活; 差异; 创新; 合作; 多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20-001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要实现有效性数学作业,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业形式设计要能够“激趣”

学生作业练习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而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是不会给学生成功与快乐体验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切、有趣的情境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学生乐意接受,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善于研究数学知识和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亲身经历的问题的联系,把数学作业融入生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过的数学知识。

例如:作业设计:在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的九轮比赛中,我校篮球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我校篮球队共胜了几场球?

评析: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以篮球赛情境演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学生参与情绪高,尤其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篮球迷”能即兴求解。从而以这样的新“产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二、作业内容设计要贴近“生活”

学生学习的天地是很广阔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为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我们可以通过作业设计,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进入生活层面的计算、调查、观察、统筹、优选等实践作业。

三、作业分层设计要体现“差异”

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比如在作业布置时,利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一类为基本题,这是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二类是提高题,这类题目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三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在“作业超市”里,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

四、作业开放设计要实现“创新”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数学教学中,要有大教育观,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拓展作业的空间,创新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以不同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观察性作业、调查性作业等。

五、作业过程设计要促进“合作”

目前的数学作业,教师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片面的,众人合作才会思考全面。对于作业,我们完全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他们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合作解决问题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激发和增强,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六、作业评价设计要把握“多元”

当前,学校对学生作业和学习成绩的评价,都采用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等级制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与百分制评价方法相比更为合理,但等级制也不是一种理想的记分方法,它也存在着弊端。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等级+评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教师都应善待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