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表格布局网页
作者: 张竹慧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对教育的要求也提高了。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就《利用表格布局网页》为教学实案,具体分析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37-001
教学过程中,教学是教师依一定的教材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为主要内容,采取一定的调控手段,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的系统教育过程。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工作方法,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活动的结合。
每种教学方法通常是由若干教学活动细节构成的,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为快速、圆满、高质量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在方法上的变更。这种变更是要去掉不合理的、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方法,而代之以新的、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是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发展水平、年龄知识特点、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的特点、学校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
课堂教学要从灌输知识为主转变到开发智力为主。在教学观念上倡导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同样对待教材处理也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创新、大胆实践。
下面结合教学《利用表格布局网页》谈一下自己对教学观念转变的实践与认识。
《利用表格布局网页》是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第11单元设计主题网站中的第二节制作网站中的第三小节内容,这一小节的内容是整个第11单元的重点,涉及到网页中文字、图片、动画等对象的定位,是构建网站结构的关键。教材在设计具体网页内容时,融入其它学科的科学知识及环保意识培养,选定了《多彩的生物》,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在教学内容方面,技术操作所占篇幅不大,主要是利用范例进行模仿教学,略显单薄。
我认为本节内容除要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更要突出表格怎样布局的思想,应该加深同学们对整个表格布局的把握,及对表格的应用技术。如拆分表格,合并表格,表格的嵌套等多种方法的灵活使用。因此我调整了思路,利用其创新的一面,补充其薄弱的技术操作。
就教学内容而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如何在网页中使用文字、图片等,初步掌握了网页中内容的填充方法,在此基础上,如何布局网页就变得至关重要了;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而解放学生的思想,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利用学生在初一时学习过了word和excel软件的知识,进行复习式的讲述,唤醒学生记忆。这样教学方法的调整避免了冗余反复的讲解,而且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原理,适当时候的知识唤醒更有利于同学避免遗忘,让对知识的短暂记忆成为永久记忆。同时如此安排就会有多出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会什么样内容的网页要用什么样的表格布局更合理这一主要知识点。
在分析表格布局的知识点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依照分析好的表格行列数来插入表格,并利用合并、拆分等操作对表格做适当的处理。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不能正确地分析出表格的结构,特别是对于复杂表格的处理,有些找不着头绪。还有就是表格中的单元格的相互牵制使我们文字的定位产生困难。在实际教学时,我首先与学生一起分析网页结构:该网页分三部:标题部分、导航栏部分、内容(图片、文字)部分。引出表格在网页中的布局。
让学生知道即使所分析的表格不能一步到位,但也可以通过表格的嵌套或利用多张表格来实现。从实践难度来看,整体表格制作不如把表格分解成多张表格来得简单易学,所以我更倾向于表格的嵌套或者说制作多张表格。这样做就能很好地分解复杂的拆分、合并等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如图三可以分解成图四,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自由的操作。
此环节的教学,学生探究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改革,只有学生真正的动手了,即使是不成功的操作,那也是他的一种经历,也是他的财富。充分给予学生们探究知识的时间和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从旁进行个别辅导,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同学们的自主性学习,同时对分层教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老师可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多指导一下,避免了满堂灌,也避免了使一些掌握知识点的同学产生乏味的情绪。从实践下来看,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同学们的操作没什么问题,对于整张表格的布局能较好地理解,特别对于分解后的表格能更自如的操作。
作品完成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给学生进行打分。但我认为作品的完成花费了学生的很多心血,应该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评价。展示的同时也能从其他学生的作品中得到很多的启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广播平台切换展示同学们的作品,但评价体系一定要设计合理和全面。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调动了学生的动手、思维能力,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能很好地进行迁移知识,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课堂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尝试实践教学,努力唤醒、激励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改革,并且以“是否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刘莹昕,杜娟.学迁移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4)
[2]刘惠军,张雅明.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肖伟东.浅探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37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