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知识盲点的扫除
作者: 韩素芹摘 要:初高中的生物教学各自有自身的内容与要求,因而在知识的衔接上容易出现盲点和空白。本文通过分析生物教学知识盲点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不同的层面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 生物教学; 知识衔接; 盲点; 扫除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41-001
随着近几年新课改的推进,高考生物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运用新课程标准实施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初高中知识在衔接上往往容易有很多的盲点和空白。这些盲点的出现,往往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扫除生物教学衔接的知识盲点,成为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当前生物教学中生物知识盲点出现的原因分析
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既是一个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内容的变化过程。因为初中主要是培养学习方法和思考能力,高中重在培养学生自我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由此,初高中生物教学容易出现知识断裂,其主要原因有:
1.不同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硬件设施限制
虽然教育部明确规定了教育教学目标,但是生物在初中阶段的“副科”地位让很多迫于升学率的学校没有重视生物教学工作,甚至于开设的生物教学课流于形式,并没有认真地把课本知识教授给学生。还有很多乡村中学和偏远地区的学校,没有充足的生物教学实验设备,并不能让学生直观地从实验中学习到生物的知识。
2.课程理念和课本内容的初高中差异
初高中课程理念的侧重点不同,初中生物课的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提倡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而高中强调实验和应用能力,要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初中培养的是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全面的探究能力,突出实践和创新。此外,课本内容本身的衔接不紧密,也是造成初高中生物知识断层的重要原因。初高中生物知识有连接的地方,那么就要抓好这些连接点,进行梳理。有很多间断和本来就知识空白的地方,例如在“人体内环境的组成”这个部分的时候,初中课本里面就没有淋巴循环这个知识点。
3.不同教师教学方法导致的差异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因此,教师教学的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由于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上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有的初中生物教师把书本和实验相结合,并与高中生物紧密联系,这就减少了初高中生物知识盲点;有的初中教师照本宣科,就书而讲,必然造成知识断层。有的高中教师也是只讲高中知识,忽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导致学生懵懵懂懂、雾里看花。
二、扫除初高中教学衔接知识盲点的方法
1.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学校应该认真贯彻教育部下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一切教学工作以分数为准,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本着“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培养知识全面的素质型人才”的理念切实做好生物教学工作。此外,还应该加大投入,完善生物教学实验设备。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脱离了实验,学生必然不能完全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只有通过直观的实验观察从而得出结论,才能收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2.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在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上,起着核心作用。教师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做好教学衔接工作:第一,转变传统思想,更新固有观念。很多初中生物教师认为初中的生物教学并不重要,等学生到了高中阶段会得到系统的学习,因此在讲解中也是点到为止,就讲而讲,不关心学生是否真的学到了知识。高中教师也认为很多知识初中学过而忽略系统讲解。这种固有观念必须更新,所以初中老师因本着为高中打好基础,做好准备的思想做好生物教学工作,高中教师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系统讲解。第二,全面理清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连接点、间断点和盲点,做好教学工作。教师应该把初高中生物教学课本全面系统地比较研究,找出两者的差异和联系,充分利用好课程资源,把实验、图表、模型、学生自主研究等方式加入课堂,初中教学中切入高中的内容,高中教学中完善初中内容的讲解,这样才能加强初高中知识的系统性。第三,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分层教学模式。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实验内容,从而避免一刀切、大一统的教学误区。在教案的制定上也要避免照本宣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出最易让学生接受的教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要树立自觉学习的意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那么再好的教案和激情的讲解,也是徒劳。学生的自觉学习观念的养成主要靠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注意接受教育培养。个人的习惯受外界的影响很大,家庭和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外界影响因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首要要家庭建立一个学习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也会不知不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建立奖励制度,创造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自主学习型氛围。二是要重自身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愿望是最大的有利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自己感兴趣,其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就在于对实验和自我发现的内驱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身来提高自觉学习意识,在充分参与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充分地发现生物学习的规律。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4)
[2]袁琳.重视三个点 构建一张网[J] .中学生物学,2007(4)
[3]吕华.强化初、高中生物学知识衔接教学的对策和思考[J].生物学通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