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综合实践活动五步骤
作者: 杨月摘 要:本文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如何在准备、选题、实践、展示、评价这五步骤中更有声有色地组织开展研究,让学生快乐地体验学习来加以阐述。
关键词:综合实践; 快乐学习; 组织研究; 阐述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64-001
高尔基曾经说过:“快乐,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事!”的确,快乐是一种美好的状况,对于学生而言,也就是他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可以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地学习,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成为综合实践教学的一种追求。《综合实践新课程标准(7-9年级)》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紧扣现实生活,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当前的一门必修课程。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所以,走进实践活动,就是要引导学生们面向社会,回归生活,从自身、从社会、从生活中去获得经验。
一、让“备”凝华,发掘实践
综合实践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突出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整合学校教师资源、学校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转变教师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日新月异, “昨天的解释已经不再符合今天的需要”,突飞猛进的中国改革开放史是特具活力的、感化教育学生的综合性资源库。因此,把学生的视线、思维引向社会,让学生置身其间,动用已知自主探究,去领略那颇具典型时代色彩的一幕幕,去体验因探究而获得的成功愉悦或挫折感伤,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所在,也是新时期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积极体现。备课必须强调主体性、实践性、时代性,发掘综合实践课程的最大价值。
二、让“疑”激趣,走进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阐述时提到“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那么首先就要形成问题意识,让“疑与思”激发学生的需求、兴趣,从而提出实践活动的主题。
哈佛大学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人在问“为什么”的同时,也表明他在思索着“为什么”。因此,开展实践活动第一步:抓住为什么,感兴趣于为什么,立足于这个“疑”,走进实践。
三、让“行”有据,体验实践
当我们学会站立时,就会有获取自己所需东西的欲望,而要想获取,就要主动地迈开步伐行走。“让抱大的学生自立行走”,这是老师和家长们都期待的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亲入社会生活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而获得直接的经验。
走进社会,主动参与实践学习,获取或探究信息的方式很多,下面略谈几种常用的实践方式:
1.借助工具记录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学生们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学习,可以在收看电视、查阅图书、实地考察等途径中,借助于数码相机、录像机、网络等记录工具,及时记载收集的信息情况,而后整理成多姿多彩的资料库,或图片,或相册,或视频,让无声的世界通过现代工具的整合、装饰转化为绘声绘色的动感地带。
2.直接走访体验
直接访谈也是参与实践、形成真实体验的一种方式。如,我们开展《端午习俗知多少》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解到“各地区如何过端午”,该主题的小组长率领了本组成员,先进行分工,两个同学提前预约,两个同学当记录员,另两个同学设计采访稿,最后由组长整理形成文字资料。一切分工有序后,全组人员集中对本村年老长辈进行访谈,从中了解到了本地过端午的各种传统习俗及其来历。通过面对面的直接访谈,学生们所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所感受到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是匪浅的。
3.采用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一种研究策略。这种实践活动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能力。
当然,除以上列举的实践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更多更丰富的方式体验实践。如,参与表演、参加劳动、动手制作等。总之,只要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实践,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去提高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是最高的活动目标。
四、让“展”多样,呈现实践
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我们自己获得的一半真理也比别人那儿学来的、像鹦鹉学舌那样背出来的全部真理有价值得多。”因此,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及体验在展示交流阶段的体现要真实,使交流活动成为学生内心对活动感受的真实反映,成为学生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活动中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活泼多样的交流方式来表达以最大的限度调动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交流,就是实践的目的,实践的最终收益。
五、让“评”成兴,激励实践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调剂和鼓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特别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如在阶段交流和随机交流中,教师、家长的鼓励性评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活动阶段小结或活动结束交流时,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的自我评价、商讨式的同学互评、指点式的教师总评、提醒式的家长点评等多元评价,让学生能认识自我,互相学习,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总之,评价机制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灵活性、激励性。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融入社会大课堂中主动学习,用发现的眼睛看待世界,用探究的心灵发掘生活,用服务的态度回报社会,用创新的能力提高自己。灵感的火花、智慧的源泉、情感的体验、习惯的养成都会在这方舞台上异彩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