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应尊重个性 提升人文精神

作者: 刘均义

摘 要:培养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表明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注和个性发展的重视。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丰富其独特的精神世界便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张扬个性; 提升人文精神; 培养大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72-00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是新一轮教材改革中,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在阅读方面、写作方面、口语交际方面等都要求我们这些中学语文教师保有一份独立的激情和思考以及自由的批判精神,以一种基本的职业责任去呵护学生个体的个性因素,使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眼里变成一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一、重视学生的个性选择,提倡“非指示性”教学。

郑逸农先生说过“教师不作明确的指示,不给标准答案”。“非指示性”教学的学习目标不是教师明确预设的,而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根据文本特点与自身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中即时确定的。

如有位教师上《我的信念》时让学生们利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一下玛丽·居里,学生们有的说,居里夫人是坚韧不拔的人。有的说,居里夫人是个无私奉献的人等等。突然一名平时不爱讲话的学生站起来慢吞吞地说:“我认为居里夫人是个傻瓜!”出乎意料的回答引起课堂一片寂静后的不满和骚动。这时教学民主的老师没有恼怒,他先让这位学生说明自己的三个理由:

1.她如果申请专利,用那笔资金改善科研条件、实验设施,就可有更多的发明创造。

2.她积劳成疾,再加上放射性元素的长期辐射患上严重的贫血,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改善环境保护自己,为社会谋更多利益。

3.可以用这笔资金帮助自己的国家,抵抗侵略免遭蹂躏。

此时,教师发现已有一些同学向发言者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更多的同学陷入了沉思。他马上抓住这个教学亮点,提醒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出确凿的理由开展自由辩论。随着一场激烈的辩论的结束,玛丽·居里的形象在同学们心中逐渐清晰起来,更深刻地完成了一次学生对文本底蕴的自主探究。

这堂课因为一个“异类”的声音而变得透亮而鲜活起来。

二、培植灵性的土壤,创设“宁静”的时空

张弛有度、动静相生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辩证法。“让课堂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那犹如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物却空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及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但对话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所以要给足涵咏品味的时空,任学生思维飞扬,让课堂绽放个性灵动的花朵。

很多时候,老师们为了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效果,为了表现合作探究的热烈和积极,抛出一个问题就寂寞难耐地问:“谁先想出来了? ”“作快点,还剩三十秒。”在这样的指令下,学生似乎瞬间活跃,课堂似乎瞬间热闹。其实大可不必,静的时刻恰恰是新的高潮的酝酿。如对课文《岳阳楼记》的阅读分析中,充分的静思才能体味出范仲淹面对洞庭湖用文字绘画的大师手笔、谪友挚友间的惺惺相惜和倾心慰藉、范仲淹那如兰的心境、忧患意识和入世的襟怀。

在全面贯彻课堂新理念的过程中,我们这些教师要明白活动利于自主、静读也可以自主;合作利于自主、独思也可以自主。

三、牵引灵性对话,引出个性生长,展示学生个性。

教育是一门艺术,必然要渗入个体强烈的情感和旺盛的创造力。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教育的唯一规范就是自由。”课堂教学设计只有真正融化在教师自身的素养中,才会生气蓬勃,才能牵引出学生个性的悄然生长。

很多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都是极具个性色彩。例如同样一篇《散步》,有些老师语言纯正、教风朴实,善用诵读法;有些老师善于从一些原来并不显眼的文字出发,引导学生挖掘其背后蕴藏着的思想、情感、文化意义;有些老师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朗读专长,工夫全放在朗读的指导下。每个老师的素质不同,个性不同,决定了在教学设计中视其可适性,敢于取舍,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个有着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的教育者,必须把课本中所蕴含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道德情操、人文理想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审美体,再作为课堂建构的一员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流程中也随之生动、活跃而且富有灵性。

四、凸现个性,升华课堂教学,培养大语文观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里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它构建的是语文综合实践体系,突出个性化的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和口语交际实践。这就要求教师酝酿出一些符合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新颖形式提供给学生锻炼的舞台,进行多样性的启迪。如电脑网络文化、文集制作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搜寻找到一连串的优秀作品供学生有选择性阅读借鉴。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文集这一方法也是启动学生个性化写作的有效方法。新生刚入学,轰轰烈烈的自出“文集“活动便开始了。活动包括自己动脑动手、广告宣传、欣赏留言、推销演讲、展出表彰等环节。这项活动本着剖白自我心理、再现真实生活、体现个性原则构筑了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语文实践和欣赏网络,洋溢着学生独特的青春气息,我们的语文学习走进了精彩的生活,更创造了精彩生活。

总之,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课堂短短四十五分钟内,如何利用好新教材,真正贯彻落实“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真正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尊重个性发展、丰富其独特的精神世界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