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想象,使词语教学走向感性
作者: 沈小飞摘 要:词语作为阅读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是理解文本的关键,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就谈不上真正的理解。因此,词语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词语; 激发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86-001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背词语手册上的解释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而词语的形象、情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其实,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记得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对于词语教学,我一直以为,没有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因此,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情感,使原本孤立的词语与课文的情境相融,引导学生透过词语,去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情味、意蕴。
下面笔者就以《黄河的主人》为例,谈谈在课堂上如何运用感性的学习方式,启动学生的想象,把词语教“厚”学“丰”。
一、调动积累,使词语意象更为鲜明
词例:艄公
生:撑羊皮筏子的人。
师:请想象艄公会是什么样子?
生:艄公皮肤晒得油亮亮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那是黄河的风吹雨打留下的痕迹。
生:艄公的身体健壮,胳膊上凸起一块块肌肉。
生:艄公手中握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粗糙的手上满是裂开的口子。
师:看,这就是黄河上的艄公。(课件呈现艄公)
生活是教学之源泉,我们在词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孩子自身的生活经验,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与阅读实践产生联系。在此词语教学中,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的想象与真实图片如此相似,而文字的描述更融入了图片所不具备的情味,使黄河主人的形象鲜明而丰满地留存于学生的脑海中。
二、提取重组词语,使语境画面更鲜活
词例: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黄河滚滚 波浪滔滔
汹涌激流 惊涛骇浪
师:指名读(正音)
师:读了这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黄河滚滚,如万马奔腾。一排排巨浪向岸边扑来,那浊浪排空的气势真叫人心惊胆战。
生:我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混浊的黄河滚滚向东流去,那汹涌的激流打着漩涡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被吞噬进去。
生:我仿佛看到黄河波浪滔滔,一浪高过一浪,那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那惊涛骇浪使人提心吊胆。
师:孩子们,学词就要学会联想,这样就能把词语学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这组词语。
生:齐读。(读出了气势与味道)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提取了描写黄河的词语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形成一个语境。通过感性的联想,词语的形象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且伴随着学生自身丰富的情感体验,整组词语就以独特而鲜活的画面感进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创设“语用”情境,使词语内化更有效
词例:谈笑风生
师:边读这个词,边在脑海中“过电影”。有没有这样“谈笑风生”的镜头。
生:上次去春游,同学们坐在车里,有的指指点点窗外美景;有的在猜脑筋急转弯,说笑话;有的幻想着目的地会有哪些好玩的景点,一路上谈笑风生。
生:大伯到我家来做客,两家人聚在饭店里。大伯谈着他的工作,爸爸说起自己的生意,妈妈和伯母又是减肥又是美容,我和堂哥则交流着自己的爱好,大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因此,教学词语,要为学生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及时转化为“积极词汇”,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自觉运用这些词语,如此,词语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四、沉浸文本涵咏,使词语意蕴更丰富
词例:如履平地
师:要理解这个词语,关键要理解哪个字的意思?
生:关键是理解“履”的意思。
师:“履”是什么意思?
生:我通过查字典知道是“踩、踏”的意思。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好像走在平地上一样”。
师:像走在平地上一样,实际艄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如履平地”,读读课文,对这个词你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生:(读文批注)
师:对“如履平地”这个词,请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生: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能做到如履平地,我觉得艄公很勇敢。
生:在汹涌的激流里,在湍急的黄河上能如履平地,我觉得艄公技术十分高超。
生:从“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一句,我读出了艄公能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的原因,一要靠胆大心细,二要靠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生:我从“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浏览窗外的景色”两句中,也感受到艄公驾驭的羊皮筏子十分安全稳当,如履平地,要不乘客不会对他这么信任。
对于这个词语的教学,一般的教法是理解关键字“履”的意思后,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便止步了,然而如果再往前一步,让词语沉浸于文本中让学生品味涵咏,便会走出另一番天地。课标要求,对于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要引导学生关注词语本身的质地和芳香,带领学生沉入到文本背景中潜心体会,从一个“如履平地”,学生读出了艄公的“勇敢”、“技术高超”,读出了“胆大心细”、“富有经验”和智慧,更读出了“值得信任”,词语的意蕴在学生的反复涵咏中逐渐变得丰厚,词语的深度也得到了极大的开掘。
总之,词语教学应与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领域联系起来。通过调动生活积累、提取重组词语、创设“语用”情境、沉浸文本涵咏等手段,激活已有表象,创造新的形象,让语言和学生的精神世界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使词语融化为学生的血肉、深入到学生的骨髓,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又一个鲜活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