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激活语文教学

作者: 张燕青

摘 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训练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能化解教学难点。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生;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96-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中来,显示了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巧用多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儿童心理研究进一步证明:乐学情境容易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因此,我常常运用图像、动画、声音、颜色等多媒体教学信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我在课堂上一开始就用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歌曲《金孔雀》,同时展示一组西双版纳美丽风光图,一下子就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然后我适时地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里吗?这里就是美丽的西双版纳,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欢乐的泼水节,你们开心吗?”同学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样的一个快乐情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学新知。

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儿歌,这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欢的经典歌曲的歌词。我就让音乐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课了,我就播放了这首歌。音乐响起,当孩子们发现这首歌的内容竟然与我们的课文内容一模一样时,是何等的兴奋和好奇,一下子就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大声朗读起来。可见,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确起到独特的作用。

二、巧用多媒体 促进情感朗读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在朗读课文、深入体验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种情感的涌动。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点拨渲染,再现特定氛围,将平面的文字鲜活起来,将文本语言变成可感的声音,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起学生真情流露,朗读时就自然有所感悟、有声有色了。

如教学《九寨沟》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的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无需引导,学生就会带着喜爱、赞美之情情不自禁地朗读课文。这样就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书上的描写来学习,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异常活跃。同时将语言符号转化成活灵活现的画面与形象,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内化语言,加深理解和体会,在悟与思的过程中享受美的乐趣。

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第三自然段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很难想象出这样一幅美景,所以朗读也不能很到位,于是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了在阳光照耀下黄颜色蝴蝶在山谷中飞舞的情境,看到了一群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在山谷中欢快地上下飞舞时轻盈的样子,同时配以优美的旋律。色彩与动感的结合,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物,不需多费口舌,使孩子们兴奋不已,仿佛来到了蝴蝶谷,亲眼看到了这迷人景象,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了。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美。

三、巧用多媒体 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他们通常是心中怎么想,口中怎么说;眼里看到什么,嘴上就说什么。但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说出来的话不够完整,不够好。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启发想象,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北风和小鱼》第一段时,我先播放一段北风吹向草地、梧桐树、鸟儿的动画,接着问小朋友们“它们有什么变化?”小朋友对动画非常喜爱,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然后再出示第一段文字,让小朋友去读,这样他们就能较快地理解课文内容。学完第一段后,我马上再播放动画:北风一吹,青蛙躲到洞里冬眠了;小树裹上了“冬衣”;大雁往南飞了。然后出示:风吹一吹, 让学生练习说话。如果没有这段动画,对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但现在有了丰富的表象,很快教室里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小朋友不仅会说,而且说得好!这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还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苏教版一年级《家》这首儿歌,在学生已经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领会“家”的内涵后,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利用课件出示三幅图片,画面是骆驼在茫茫的大沙漠中行走,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奶牛在碧绿的草原上吃草,让学生利用“( )是( )的家”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并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许多与课文相似的诗句。这样既体验了感情,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 化解教学难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课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化解教学的难点。

如教学苏教版《乌鸦喝水》一课时,乌鸦想出的办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什么它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就能喝到水了呢?教学时,我播放了乌鸦往瓶子里一颗一颗放小石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动画,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情境,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突破了教学难点。

至今,我在使用电教的实践中尝到了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甜头,并将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总结。总之,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愿;它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我们每位教师,应该积极、踊跃地投入其中,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