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结合,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作者: 吴玢

摘 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的关键之一。目前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从学校到学校、从企业到学校。两者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合理的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将两者的优势结合,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 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42-002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吸引力的关键之一。目前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从学校到学校、从企业到学校。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但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由于我国的教育现状造成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及最新发展有所脱节,而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虽然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对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都比较了解,但在教育教学方面缺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两者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我校近年来从企业引进了相当一部分的老师,涉及机电、电子、物流、汽修、计算机等多个专业,仅电子专业就有28%的教师来自于企业,分别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我校从师资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和教师自身的双师型素质两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来自企业的教师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中的作用。结合我校的实际做法和其他一些学校的情况,总结出以下一些思路:

一、工程师、讲师结对,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这个方法类似于学校原有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但是又有较大的不同。区别在于,工程师和讲师都分别是各自所在领域的佼佼者,在结对的过程中,是双向的交流,双方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关系。讲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快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工程师所具有的来自企业实际生产、科研中的关于技术、工艺、设备、器件等多方面的经验,以及对企业文化、企业需求的理解,又可以帮助讲师打开眼界,跟上技术的发展,为原来的教学注入鲜活的血液。在结对过程中,要注意对结对的工程师和讲师所授课程、办公场所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交流沟通的便利和有效。通过工程师和讲师的共同备课、相互听课、经常性的讨论,使双方都能得到迅速的提高。我校通过这种方法,开发了一系列项目教学案例,调整课程内容使之更贴近企业实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完成了多个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同时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发了多个新的专业方向,为学校的专业建设作出贡献。

二、成立科技研发团队,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1.科技研发项目的来源

我校根据从企业引进的一些高职称人才的特点,成立了电子、机电和计算机三个项目工作室,由具有丰富产品研发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负责人,带领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组成科技研发团队,进行技术研发。具体的研发项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是来源于教学实际需要的教学仪器、实训设备的研发,这类项目起步容易,而且可以让教师充分参与并发挥其长期从事教学的特点,将平时积累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应用到技术研发项目中,并在负责人带领下,熟悉项目研发的整个流程,积累项目研发经验。二是来源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委托项目,在这类项目中更需要负责人发挥其原来在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的经验,在研发过程中要考虑可靠性、成本控制、技术路线选择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便使项目成果更能切合企业实际需要,通过这类项目的研发,能够促进工作室团队中的教师与企业有更密切的接触,及时获取行业企业最新信息。三是积极申报各级主管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今年我校一名来自企业的教师就利用自己的行业企业经验,成功申报了一项市环保局的环保科技立项课题。

我校的三个项目工作室从组建至今,已经完成了多个项目的研发。在团队负责人的引领下,教师们通过科技项目研发,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同时随着教师自身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有多个教师在各级技能大赛中或自己参赛,或指导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为具有实实在在的双师能力的教师团队。

2.进行校企合作产品研发的主要困难和解决方法

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通过项目研发,尤其是与企业合作进行的产品研发,可以充分了解到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更有利于双师能力的提高。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不少困难,很多教师没有实际的产品研发经验,并且从企业的角度考虑,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当然希望向名牌院校寻求帮助,而我校是一所建立不久的职业学校,在产品研发方面还没有什么影响力。

那么在这种现状下我们怎样才能在校企科研合作方面有所作为呢?我认为首先是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新加坡在这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他们非常重视职教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成为一名合格的职教教师之前,一定要有3-4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在职教师每年要到企业锻炼3个月,和企业人员共同完成项目,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至于老化,始终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当然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所有教师都到企业去锻炼3-4年再回来,但是只要我们教师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和主动性,仍然可以从多个渠道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其次要面向中小企业、关心企业需求。在技术不断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今天,很多中小企业有开发新产品的需求,但又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留心这些企业的需求,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需要,努力提供技术服务,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有利于学校的产学研工作,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第三是循序渐进、树立品牌、逐步做大做强。通过前面的工作,在合作开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科技研发能力,逐渐打造出一支卓有成效的双师型队伍,形成我校的特色,提高知名度,相信一定会在校企合作科研方面不断进步。

三、经常保持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技术发展的步伐是从不停止的。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经常关注行业企业的资讯。否则,即使是那些来自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在一段时间以后,也会渐渐脱离行业企业实际,丧失其原有的优势。现行的专业教师下企业的规定从制度上予以了保障,教师专业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到企业实践,在《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中重点提出,“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

然而教师去企业实践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很多企业其实并不欢迎教师去进行企业实践,因为企业要安排教师培训和实践的内容、指导人员等,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计划安排,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可以进入企业实践,但一般以参观为主,无法融入企业的工作,实践收效不大。

要解决这些实际困难和存在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企业实践基地,规定企业责任,同时在下企业前明确企业实践的目的,带着任务去实习。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来自企业的教师的作用,由于具有企业工作背景,对企业有充分的了解,他们在与企业的交流中,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能更快地融入企业,也更能够确定下企业可以做些什么,同时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使得他们能在企业中有事可做,通过他们的引领,使教师的下企业锻炼收到实效。

四、改革教师评价方式

一方面职业教育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对于职教师资的评价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对于来自企业的工程师,如果仍然采用以论文、著作为主的评价考核方式,使之将许多精力消耗在这些方面,而无暇从事所擅长的专业技术、实践技能和科技研发。双师型教师不等于全能型教师,因此必须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更为适合职教师资的教师评价方式,以促进不同来源的教师的共同发展,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我校目前正在推行IPQ职业教育模式,并且借鉴IPQ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考核奖惩机制,鼓励教师根据各自的特点,制订自我发展规划,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方向。通过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不同特点的教师得以扬长避短,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五、结语

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教师培养,充分发挥来自企业的教师的作用,使来自企业的教师和来自学校的教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同时改革评价方式,扬长避短,发展个性,成功打造了一支具有双师型结构和双师型素质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春玲.试论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6期

[2]王海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策略[J],职业,2010年03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