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信其道
作者: 王丹摘 要:批评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但是,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我们除了掌握好上述“批评学生的五多五少”外,还需要加强多方面的修养。让我们用爱浇灌学生;让学生用心贴近我们。
关键词:班主任; 赞扬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47-001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烦琐而又浩大的工程。工程的竣工,需要当班主任的用爱心、诚心、耐心、慧心来精心呵护,让学生感到你是他们心目中最最亲近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注意讲究艺术,掌握好批评的尺度,我的体会是:批评学生要五多五少。
一、多爱心,少挖苦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曾经指出:“谁不爱孩子,谁就无法教育他们。”学生毕竟是学生,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难免有管不住自己,犯这样或那样错误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站在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角度帮助他们。不能因生气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过激话挖苦学生。诸如:“你的脑袋简直就是榆木疙瘩,一点儿都不开窍”,“远看像个笨蛋;近看像个饭桶。走近一看:又是笨蛋,又是饭桶”……类似这样讥刺人的话,老师是万万不能说的,“伤人以言,重于剑戟”。这些过头话会挫伤学生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恶化师生间的关系,拉大师生间的距离。
二、多耐心,少焦躁
班主任工作琐事很多,再有威信的老师说的话,学生也不可能当圣旨来执行。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一定要冷静。时刻提醒自己:多耐心,少焦躁。不能硬性发号施令。因为学生都是有头脑、有思想的个体,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去干,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多公正,少偏心
多公正,少偏心。就是要求当班主任的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一碗水端平。可是有的老师往往因偏爱优等生而忽视他们的缺点,宽容他们的错误,对他们网开三面。而遇到后进生犯了类似的错误,则火冒三丈,动辄训人,甚至搞变相体罚。老师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养成优等生自负;后进生自卑。从而导致后进生产不平衡的心理。他们就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其实,既便是差生,身上也会迸发出闪光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师怎么可以戴上有色眼镜冷眼相看呢?因此,老师一定要一视同仁,让你的学生感到你就是那“定盘的星”。
四、多民主,少武断
班里发生不愉快是常有的事。如:学生间闹磨擦了;某某同学打架了;甚至课上和任课老师发生冲突了……作为班主任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主观臆断谁是谁非。应先调查,多民主,少武断。最近我班就发生了这样一段插曲。英语课上,老师巡视学生做题。张琳同学举手问问题,老师回答:“这是习惯用法”。结果张琳不满地嘀咕了一句“一问你问题就是习惯用法!”,老师一瞧他这种态度,马上回了一句“对,你知道回答是这种结果,以后就不要问我了……”张琳又接了一句“我怎么不可以问,老师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吗?”。英语老师带着情绪再讲课,结果在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单词,学习委员郭倩在座位上说了一句“写错了”。这时,英语老师更火了“郭倩,好像全班就你一个人会……”,“你们要不同意我上课,就找校长去!不给你们班上课了,这是最后一节……”赵晶晶同学听到“最后一节”竟然兴奋地鼓起了掌。英语老师又问“多少人同意换我?”,呼啦一下,班上多人举起了手。当时,老师尴尬的处境可想而知。事后,英语老师伤心地告诉了我。于是,我走进了教室,教室里异常安静,可能学生们预感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我没有发火,开始着手调查。我一问不要紧,学生们群情激愤,数说老师的不是“老师动不动就发火”,“老师经常出错”,“老师懂得多,讲不清”……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调整好心态,持一种平和语气说了下面一段话:
平心而论,老师已教过几遍,教会咱们该不会成问题。老师的问题,我和老师谈。但是,我听了半天了,难道我们自己没责任吗?我们求教的态度是不是诚恳?对老师是不是礼貌?有意见用哪种方式解决比较好呢?你们学会了老师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是还学过《送东阳马生序》吗?人家求教的态度“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咱们能把态度端正一下吗?更有甚者赵晶晶还鼓掌。我们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们这样刺伤老师的尊严,老师怎能不大动肝火?学生们听了我这番话,慢慢地低下了头。我用一种民主的口吻趁势引导“那我们怎么办呢?如果你们认为我讲的还有几分道理,班干部带头,把老师请回来,表示我们的诚意”。课后,班干部、张琳等找到了老师,表示了歉意。我又与英语老师交换了学生反馈的意见。一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班主任要用智慧的头脑,协调好各项工作。多民主,少武断。这样学生会感到老师非常在乎他们的想法,也很重视他们的意见。学生的主人翁的意识就会倍增。
五、多鼓励,少批评
一个老师,不必吝惜赞扬鼓励之辞。要敢于鼓励,用鼓励的手段,把学生的热情提高到最佳状态。有责任挖掘学生精彩闪光的地方,哪怕只有一两处。但是,我说的“多鼓励,少批评”,并非排斥批评,老师肩负着指点迷津的使命,只是在批评时,应委婉措辞,分寸恰当。既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批评的用意,又需要拥有一个和谐友好的氛围。比如:当众尽量少批学生。俗话说“打人莫打脸”。老师要面子,学生也要面子。在众人面前,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大发雷霆,连批带训,唠叨不止,学生会很没面子。所以学生不满,就会顶嘴。这样,在众人面前,老师镇不住学生,也会很没面子,脾气自然会更大,事情就会越来越僵。结果,不但激化了矛盾,还有可能发生更大的冲突。为了避免恶性循环,老师如果换个方式,单独交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是居高临下以势压人,我想:既利于学生接受批评,又利于学生改正错误,事半功倍。
总之,批评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但是,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我们除了掌握好上述“批评学生的五多五少”外,还需要加强多方面的修养。让我们用爱浇灌学生;让学生用心贴近我们。如果学生能够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