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种情境 增效体育教学

作者: 于海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必须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适应学生生理、心理需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 多种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51-001

小学体育课堂的情境创设尤为重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能在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并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以激发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加活动。因此,课堂上应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特点,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为目的,找到智能发展与体育教学、生活情境与体育教学的契合点,以身体运动、视觉空间智能发展为核心,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带动其他弱势智能的提高作为教学目的来设计学习方式,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的目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把思维——动作融为一体,在预设的情境中锻炼身体。

二、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导自编游戏内容,如在“快找同伴”游戏中,教师让学生自愿结合5人一组,找到同伴后进行立体造型大比拼游戏创编,创编出自己喜欢的、富有个性的、现代气息的造型。“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生疑”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可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产生生疑的动机,发展创造思维。所以教师应在上课前精心设计,巧布场地,把体育器材合理地布置在显眼的位置,加上老师语言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将《立定跳远》设计成小青蛙学本领的情境。首先,老师提问学生做,学各种小动物(小白兔、袋鼠等)跳的动作,然后引出跳的更远的方法——青蛙跳,通过老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语言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语言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创设情境的方法,使用语言法能使学生明确内容、方法与要求,迅速地进入情境,使用恰当、简短的几个字就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例如《跳箱》课中,大部分学生一看到箱就害怕,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欣赏中国体操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的精彩镜头,通过美的形象和语言触及儿童的情感,把他们带入情境,对看似困难的动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使他们不仅从体育的角度,更能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努力去掌握。做到寓美于教,寓教于乐,使知识的传授与情感的滋润浑然一体,提高教学效果。

五、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操作”是孩子的爱好,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动手操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操作时学生情绪高涨,多种感官参与,从而带动大脑进行思维,学生进入了“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他自然会急于寻求解决的途径。例如,在学习了篮球技术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编自创运球过人、投篮,两人或多人的传、切配合,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就会开动脑筋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创造出多种多样,新颖实用的内容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对有代表性的“作品”与学生共同讨论与评价,肯定成绩,鼓励创新。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能力也得到提高。

六、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合作是人的社会行为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和个体对集体的强烈责任感是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认知水平、交往技能、语言能力、性格特征和体育基础等方面的特点,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参与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帮助他人和展示自我。教师要在活动的场地和游戏设计上下工夫,尽力为运用合作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例如:30米跑可采用快速反应跑、结伴跑、接力跑;立定跳远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操场上画出一条小河(一条起跳线,在对面画三条等级线成绩一般、良、优)或设置跳圈场地,在练习时学生自由结伴选择练习方式,通过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向更远目标的进取,还能促使学生自由结伴进行比赛。

体育教学上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总之,小学生思维活跃,充满憧憬,可塑性很强,情境教学便是通过创造一种“教”与“玩”的结合,让学生在心理与教师之间距离缩短,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并获得了主动发展。这种方法对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只有科学地、灵活地、合理地创设情境,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分享到体育的魅力。只有创设情境,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闫伟伦.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2]岳宏亮.体育新课程教学之我见——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3期

[3]情境教学的类型及其应用——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06期

[4]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