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对能力培养之我见
作者: 赵树班摘 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61-001
就体育教学的任务而言,体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在体育技能训练中重视单项体育技能教学训练的同时,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开发智力。这里,笔者谈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一个人若欲步人体育行列,不但要具备好的身体素质和耐苦性,而且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一般来说,人们凭目测确定一个动作的用力角度、出手速度、行进间的动作等,这里很需要自身的观察力。当然学生学习了相关体育知识之后,对相应要学习的体育动作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的观察会更全面更准确。经常观看体育节目和体育比赛是训练学生观察力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训练中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观察是否准确。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体会不同,完成动作的结果便会不同。有了敏锐的观察力,会促使学生对有关体育技能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会发现体育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热爱体育,去表现体育技能的美的欲望。
二、培养记忆能力
记忆力是智力活动中最基本的内容。人的记忆力与注意力直接相联。从大脑活动的角度看,注意力集中时,大脑兴奋点活跃,对事物的记忆就深刻,就容易记住。所以培养记忆力首先要培养注意力。
一般来说,学生对体育活动每一个新的动作的接受感到困难。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对直观形象有良好的记忆,但尚处在机械识记和无意识记忆阶段,与达到完成具体形象的动作还是有相当距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尤其利用现代媒体,以挂图(自制)、电视体育节目图像、幻灯图像等多种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有意记忆的条件,以增强记忆效果。笔者还利用提问对学生进行有意记忆的训练,即老师对某一个新技能的要领讲解示范,要求学生立即说出该技术的要领,并要对力所能及的体育作示范,如铅球投法、原地投篮等。
三、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智力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智能。想象是人在感知客观事物和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体育活动的好多项目就是模仿一些动物的某些动作而形成的,如拳击和大猩猩的拳斗相似;模仿青蛙的蛙泳;仿鱼在水面上的跳跃的鱼跃前滚翻;在山羊、木马上的快速起跳与蜻蜓点水相似,这些都是通过联想和想象而创出的有趣的体育动作。不同的体育动作有不同要点,例如:蹲距式起跑前十步跨步力点及速度的变化和上身距地面距离的变化;投掷时身体的伸展形象……都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着意启发、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联想,使之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更多更好的成绩。
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生所必要的一种能力,在体育课堂中体现在比赛或竞技中对整体透彻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能力。如,一场篮球赛,首先要分析了解对方和自己球员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场上球员及所采用的战术,分析可能发生的变化,制定比赛方案,球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特长协同作战取得胜利。
五、培养创造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他们内心蕴藏着十分强烈的创造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体育动作创造性的完成,还可因陋就简地制造体育器材。例如:跑步时有些同学的腿总迈不开,步幅小而使速度慢,就引导他们观看动物世界,节目中的驼鸟跑时腿的屈伸程度对速度的影响。同学们看后,并又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领会,步幅有明显的增加,并且速度也提高了许多。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导致体育课上训练的密度达不到,如铅球课或标枪课训练时学生30来人一组,铅球、标枪却只有十来个,这样一节课下来,多数学生只有两三次的投掷机会,密度太小,达不到训练效果,怎么办?我就要求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有的学生说可以两人一球进行相对练习,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有不同的训练项目交替进行,这样训练时的密度有了保障,也提高了技术训练的效果。另外,让学生自制跳绳、自制武术棍等。这些都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中学体育教科书中各类活动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会。通过学习、训练,教学生学会有关跑、跳跃、投掷及球类等体育项目的知识及技能,使他们增长智力,提高开拓创新的意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就是开发人体潜在的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六、培养意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内容。没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就没有健全的人格。如:在队列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品质;在耐久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障碍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排球教学中,用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武术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蕴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是我国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游戏教学中,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友好相处,热爱集体,增强竞争意识;在体育比赛中,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现在,我国教育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体育技能训练中重视开发学生智力,正是为了推行素质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智力型、开拓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