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言传身教”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 陈超 魏海娥

摘 要:《庄子·天道》中讲:“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言传身教”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更是体现它的重要价值,使得中国武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本文阐述了武术教学中“言传身教”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深远影响的重要性。

关键词:武术; 武术教学; 言传身教; 武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62-001

武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武术作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其他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安排了武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武术教学不仅是武术套路,各种招式的教授,更重要的是武术当中的内涵培养。练武者有“习武先习德”一说,通过习武修身养性,规范举止,品善评恶,让学生明白“德”是练武之灵魂,把“德”视为武术之根本。武术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动作技能是复杂交织的关系,武术教师要根据学生们各自不同的理解能力、技能水平,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言传身教”顾名思义就是指我们武术教师口头传授武术的理论知识以及其丰富的内涵,并且将武术动作技能的示范教学结合起来。两者相加就能使语言行动起到很好的作用。“言传”与“身教”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在我们武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这一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一、在技术动作教学方面

武术教学中技术动作教学是武术课教学的重点,技术动作教学的要点不是学生模仿教师动作的过程,而是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将动作练习到位,如何对武术动作的要领以及特点的领会。教学过程中教师作用显现得尤为重要,如何教好每个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武术动作的要点、练习的技巧等都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武术动作的练习是身体活动的感知,每个动作都要靠身体表现出来,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很明显练习的结果会参差不齐。这时教师的作用开始发挥,每个动作的讲解,示范都是对学生错误动作的指导和纠正。教师动作的示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正确的武术动作,不仅优美大方,而且更会让练习者有种成功感,教师必须做到动作的准确、熟练,即“身教”。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没有技术指导,哪怕模仿动作练习得再多,千遍万遍,也是难以得到进步和提高。依葫芦画瓢,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例如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的分手动作与揽雀尾中的“捧”,如果教师没有言语指导很容易混淆,有的学生会将野马分鬃的分手做成揽雀尾“捧”的动作。自己千练万练,不如师父言传一遍。因此老师在“身教”的同时,也要加强理论技能内涵的传授即“言传”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动作技巧、内涵,教学时老师一定要深入浅出地把动作讲清、讲透。“言传”和“身教”要相辅相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直觉中受到影响,凭直觉进行再创造,对学生以后的武术练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内涵理念教学方面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西方文化在我国已经占据了主流,我们更要弘扬我国的武术文化,我们需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及时调整武术教学目标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武术道德的修养,武德是立武的根本。对武术的技法和武术功能讲解的同时,明确武德修养是武术的灵魂,应重点普及到武术的理论的讲解当中,让学生对它们有充分的了解,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拳谚曰:“武以德立”“习武德为本”“未曾习武先习德”之说,武德是习武人所具有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武术的精髓。武德是将内在无形的精神,通过外在有形的演练表现出来的,是通过师辈的言传身教将身体训练与思想教诲结合起来,提炼出一整套“身心合一”的“修身养性”理念。

武术老师的言传身教言传重在平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武术内涵教育重在言教,将武术理念内涵,做人做事的道理传授给学生,理解武术动作与做人做事的联系,练武即学做人。例如太极拳练习中讲求的“立身中正”“身心合一”就是要求习武者做人不偏不倚,处事公正,内心与外表,言行一致。身教重在实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武德不仅是对习武之人的教育,实施武德教育的人当然也不应该仅是武术教师,每一个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有感情的教师都应该有武德修养及对学生进行中华武德教育的责任感。

教师在武术教学中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武术学习时受到良好的文化影响,是体育教学的一个目的。通过武术学习进一步确立尚武崇德、强身健体的目的,在掌握理论、技能技术的同时,培养武术意识提高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们明白,要想学好武术,必须先学会做人。继承前辈大家名家的优秀品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武术道德。从学武的基础学起,用“心”去学,脚踏实地,一定能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吴俊清.探索中华武术的理念[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2]张长念.武文化对大学生的德育价值[J].中华武术研究.2011.3

[3]赵飞.江苏省苏北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09

[4] 孙维国,辛治国.武德在武术发展中的作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