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团队精神
作者: 葛树文摘 要: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团队精神强、合作能力高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营造环境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差互补。本文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团队精神; 培养; 实验探究;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34-001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团队精神、合作能力较差,而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团队精神强、合作能力高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营造环境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差互补。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本文作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组建团队
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要创建团队,我们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人数大约相等,然后由学生自由地从三个层次中各取一人,组成三人学习小组,即“团队”,并根据各自的基础成绩按上、中、下三个层次进行编号,每一个组用一个大写字母作该组的代号,这样一个班可以分为十五个左右的团队。
二、明确团队的任务
团队组建以后不能不闻不问,必须明确他们的任务。要求团队中的各成员应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在学习方法、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思想意识等方面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当今社会是知识的社会、竞争的社会、合作的社会,一个学生苦学多年终究是要走上社会的,要参与实践,而参与实践不免要与他人竞争,要在竞争中获胜,取得佳绩,就必须与他人合作。我们组织的团队就是一个模拟社会的小环境,团队内部成员要加强合作,拧成一股绳,明确本团队的奋斗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各自的任务、奋斗目标,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在达到自己目标的同时,增强团队的综合实力,从而达到团队的奋斗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自信心的增强,同时也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三、在教学和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是结合教学内容,尤其是沪教版第一章的内容时让学生了解当代社会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集体攻关的产物,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例如在28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三分之二的科学家是与他人合作而获奖的。我国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两弹一星”、“神六”“神七”等的开发试验和成功发射更是许多科学家集体合作的结果。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意义。
实验中的合作学习意识体现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取得成功;在实验活动中,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实验操作中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做较复杂的实验,更需要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如在实验室中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该实验所用到的仪器较多,且操作复杂,需要做好小组内部的分工,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对于化学实验的结果,会因所使用的药品、仪器、实验环境、药品投放顺序、反应温度的控制、反应时间的长短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敢于质疑;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反复论证。通过实验的重现性和可变性进行辩证的分析实验,最终得到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小组成员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促进同学之间合作意识的形成。
四、营造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团队的组建、任务的明确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还是不行的,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这就要教师给他们营造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是营造团结合作学习氛围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1.实验教学中组织竞争,培养合作精神
可采用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实验前提出探索目标,在小组合作中看哪组配合得好,最先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及时给予精神奖励并由领先的小组介绍经验。这样做使学生体会到:优异成绩不是因为单个同学而取得,而是靠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每个人的努力都将关系到集体的荣誉,关系到竞争的成败。
2.实验教学中创造机会,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如,多安排一些合作性较强的实验,带有研究性、探究性的实验,综合趣味性的实验,这些实验单凭一个人很难完成,需多人参与合作,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经过多次训练,形成团结向上、乐于合作学习的氛围。
3.利用课外兴趣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课外兴趣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课外兴趣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时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指导学生分工协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测定一段时间内本地区雨水的PH,绘制时间—PH关系图,讨论本地区出现酸雨的情况,分析可能原因”课外探究活动中,由于要涉及查阅资料、调查并走访有关部门、取样测定、数据处理等一系列活动,一个学生很难短期内独立完成,所以教师可安排已组建好的团队进行合作探究。在分工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和性格等要素,创造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氛围。把性格外向、交际广的同学分配到“调查、走访”任务,把思维严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分配到“取样测定数据”等。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互通有无、通力合作,互相帮忙,经常交流,共同经历探究学习,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星.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幕菊. 走进新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