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课堂导入 提高课堂教学
作者: 褚光摘 要:导入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并且导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参与积极性。恰当的导入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探求与学习中去。因此,在实际的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具体章节内容,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导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 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58-001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是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成败与否的试金石。因此,恰当的导入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探求与学习中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导入方法,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缜密。下面笔者就高中物理《磁场》一章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眼见为实——演示实验导入
演示实验导入就是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或规律教学前,先通过演示实验提示矛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导入方法。
在学习《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时,可以先做这样的一个实验:把一段直导线放入磁场中,接通电源后看直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接着分别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看安培力的方向是否发生变化,从而提出问题——安培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判定安培力的方向?这样自然地就引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种形式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使获取知识成为学生的主动要求,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上串下联——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
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法,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从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导入方法。教师在开始一节新课时,可以先通过点名或随机抽取的方式提问学生与本节有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适时设问,自然过度到本节所要讲的知识中来。从而降低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愉悦地学习,高兴地答题,体验学习的乐趣。当然,设计的问题不要牵强,不能胡诌乱扯,要确实体现它们知识点间的联系。
例如,在讲授《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一节时,导入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安培力大小的方向、电流的微观表达式。既然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那么运动的电荷在磁场中是否也会受到力的作用?这就自然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接着设计实验对提出的猜想加以验证,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三、水到渠成——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或听一段录音,看一段录像等活动,设置学习情景的导入方法。
在《几种常见的磁场》时,投影几种有趣的螺旋:右旋的螺壳、右旋的茎、左旋的茎、右旋的螺丝钉等,让学生认识螺旋,在学生不知何意的情况下,提出“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螺旋来判定磁场的方向”,从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学生会感到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有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积极探究。
四、由此及彼——经验导入
经验导入法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信息资源出发,通过描述式的讲授、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回忆,或者通过演示再现生活经验,从而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的导入方法。
我们在学习《磁感应强度》时,可以通过对电场的研究入手,我们在研究电场时,是用电场强度来描述电场的强弱的,那么对于磁场而言,也有强弱,那么我们怎样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呢?是不是用磁场强度来描述?回答是否!这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既然与电场类似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象想象的那样?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学生就会带着主动探求知识的心态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五、回顾过去——物理学史导入
物理学史含有丰富的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态度,通过物理学史的讲解学生了解到科学家的伟人事迹、艰苦执著的物理精神,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人民为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在涉及到相关知识时,一定要运用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用中国古代人的研究成果,可建立起民族自豪感,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动力源泉。
我们在学习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时,便可以用物理学史引入: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学生回答后,再补充讲述我国古代有关磁的研究成果: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先秦就有很多记载它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磁的问题,这样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民族自豪感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六、故做悬念——设疑导入
在学习过程中,设置一定难度的障碍,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在学习《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讨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情况,对于学生讨论的几种典型的结论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再进行一一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引入自然而又能使学生充分积极参与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导入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不但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刻化,而且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不断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国昌.巧设课堂导入开启灵动课堂[J],学生之友,2011年第7期
[2]陈宇赛.课堂导入与提高课堂效益的关系[J],新课程,2010年第18期
[3]孙吉卿.巧设课堂导入优化课堂教学[J],新校园,2008年第1期
[4]王国权.重视课堂导入,激活课堂教学 [J],新课程,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