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万娟

摘 要:在面向现在的教育中,必须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充分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实施;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10-001

中国青少年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所以要培养当前青少年创新能力应把握的原则和对策。在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中不仅考虑价值取向、教育改革、人文环境因素,还应遵循个性化、系统性、实践性和协作性原则。我在教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抓住孩子的动手意识,合作交流,使每一个孩子能发挥想象,动手实践,在创作中得到感悟。但是我感觉影响孩子创新能力的因素还很多,我们要在以下的几个问题中改善自己。

一、科学教育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认识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从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我们大多数还处在“升学率”引导下,一味地抢抓学生的成绩,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死记硬背的念头,对待创新就自然失去想法,甚至有的老师把科学课上成语文课,只强调要记要背的概念,没有抓住科学的真正含义,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专业的科技传播队伍优势,建立青少年“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机制,通过青少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熏陶,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素养,逐步养成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

1.培养一支优秀科技教师队伍

科技教师队伍肩负着培养学生和与科技界的交流学习,把素质文化教育与科技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开发出适合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教育资源,实现文化教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跨越。

2.培养青少年实际参与科学研究实践的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动手实践,聘请相关专家指导学生,参与实验及数据记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青少年进行野外实地综合观测考察,互动交流,提高青少年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的形成

通过聆听科学家的故事、走进国家科学实验室实践体验,向青少年传达科学理念,加强科学思想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聘请专家设定针对性的科研项目及其研究路线,通过实验设计、数据调查、统计分析等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并完成指定科研项目,提交研究结果和结论,促进青少年科学思想的形成。

二、开展科技活动,丰富校园科技文化生活

学校教育对人的创新能力开发具有重要影响。教育的目的,在于发挥个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力,使之朝向社会目标不断发展,教育不仅促进社会发展,也促进个人的发展。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有两个困惑,一是知识教学任务重,不能进行太多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二是现行统编教材并不都适用创造性思维训练。所以教学过程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中心,以学生创新价值为取向,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看问题,强化创造性人格和动机的培养,在五年级学习搭支架、造房子时,我主要是以学生动手为主,尽可能地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发挥想象造出自己心目中的房子。学生认真设计样图,分工进行,我感觉要比我上一节死记硬背的科学课成功多了。学生认真思考,动手实验,也摆脱了学生讲话、开小差这类毛病。在四年级学习养蚕的教学时,那时因为天气较冷还没有蚕,我就让学生看书自己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星期天回家查资料,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听,看看谁是本班的“智慧星”。这节课上得还算成功,但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实践,学生还是没有想象的理解得多。所以我觉得经常动手,开设校园科学设计活动还是势在必行的。

课堂教学是进行创造教育的主渠道。我校在语文、数学、科学、活动等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贯彻“民主和谐、全面全体、因材施教、主体主导、启发探索”等创造性教学原则,自觉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全面渗透创造性教育原理和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及创造能力,教育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和全面主动和谐发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实践表现能力。

三、社会应该注重科学理念,发扬科学探究精神

从社会系统和青少年生活的具体社会环境看,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社会政治上层建筑因素、社会经济基础因素、社会文化观念因素和社会环境交往因素。社会经济基础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影响。“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就创新活动的条件而言,经济因素在根本层次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经济基础是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社会条件和物质利益动因。社会文化观念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影响。现代的文化观已经超越了仅仅把文化简单地看作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阶段。社会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持久性活动及其成果的灵魂和精髓。社会文化交往环境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影响。人是社会动物,人的一切活动都不能单纯地解释为个体的活动,而是与其所生活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空间时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单个人的活动也反映着社会的影响,具有社会活动的意义,受到内在和外在的社会规则、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约束、激励和推动,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交互影响。人的活动是社会互动的表现形式,所以,青少年所置身其中的社会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创新素养的生长发育的现实状态,以及生活于其中的具体社会文化环境和交往情境,就成为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社会条件或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http://www.chinaqking.com(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