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董春梅摘 要:21世纪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既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现代体育观,又要不被那些脱离实际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所误导,要脚踏实地地去分析、探讨问题,以寻求出一种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使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体育教学;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58-001
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变只注重教法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法与学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学法决定教法,教法转化为导法,导法渗透学法。但多年业,体育教学改革总是把教师的“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教材教法研究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对学生的“学什么”和“怎么学”的体育学法指导研究甚少。课堂上,教师虽然津津乐道,学生却只能疲于应付,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应以研究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方向转化为出发点,把教会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作为归宿。
1.1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布置预习提纲,提出要求:把完成动作技术的顺序、路线用术语表达出来、讲出每动作和完成该动作技术时易犯的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1.2加强课中听课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听课,归纳当堂课上所学的知识、技能等。
1.3加强动作技术练习方法的指导:新动作的技术要领、新学动作易产生哪些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2.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
体育教学“讲—示—练”的模式有利于教师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即教师怎么教,学生就一成不变地跟着怎么学,学生只能被动地任由教师调来调去,学习的主体性完全被埋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基本知识和应试能力均较强,但只会在现有知识、技术的范围内兜圈子,没有创新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要主动地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地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自我解放出来,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那种以教师讲解为主体的倒置局面。
2.1变被动练习为主动尝试体会动作。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行主动尝试练习,然后再在教师的提示下边练习、边体会,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练习变为在积极思维指导下的练习。
2.2变讲评纠错为点拨、学生点评。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不直接说出错误所在,而是通过点拨,经过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再进行纠正。
二、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变片面重视竞技体育内容的教学方法为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教学
多数体育教师根据《大纲》上的要求而制定的教学方法进度计划只是纯粹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真正成了一纸空文,仍旧片面重视竞技体育内容的教学,把各种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作为“经典”一股脑地交给学生,而对民族传统体育、地方上的一些健身项目和娱乐活动重视不够,错误地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等同起来。因此,广大的体育教师要提高认识,明确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计划上安排上做到统筹兼顾,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真正将其落到实处。另外,体育课的内容安排还要因地制宜,把一些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健身和娱乐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体育课的教学焕发出一种新的生机活力。
2.变不重视心理教育为积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平时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增强体质、提高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教育,而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不足、不能进行正当的体育竞争以及不和谐等心理障碍教育不够,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独特性,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2.1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能够比较圆满地完成体育任务提供必要条件,不搞一刀切,多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避免出现素质差者对练习觉得高不可攀而失去信心。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运用表扬手段来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消除其消极的心理障碍,达到不断激发和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目的。
2.2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可为他们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体育具有最正确、最直观、最有效的功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体育竞争的公正性,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他人,褒扬合情、合理、合法的竞争,抨击投机取巧、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要运用体育竞争的激烈性,培养学生的勃勃朝气和锐意进取的勇气,激发斗志,唾弃怕输、服输的不良心理;要利用体育竞争中胜利和失败总是同时出现的特性,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气概,培养他们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波折,从而养成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自己成为永远的强者。
2.3变忽视保健性体育知识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终身科学锻炼好习惯。
21世纪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强壮的创新人才,而身体健康强壮则来自于平时不间断地自我科学锻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人体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及其锻炼身体时应注意的事项,应向学生介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身体锻炼的自我防护措施,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处理的方法,应向学生介绍康复锻炼时如何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运动处方等。